2015年全国临床及疾控微生物 室间质评总结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作者:姜妤
2021-12-16

10月18日-21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2015年全国临床及疾控微生物室间质评总结大会”(以下简称“质评大会”)在杭州三立开元名都酒店举行。作为每年一度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学术盛会,“质评大会”一向受到全国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关注与喜爱。今年的大会更是吸引了近8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前来参会。本次大会以“更好地开展全国临床、疾控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推进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和标准化工作,配合国家卫计委84号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为主旨,安排了丰富精彩的学术内容和交流互动,还有鼓励中青年学者交流探讨的学术沙龙,亮点颇多。

微生物-1.jpg

图1 大会现场


会议亮点之一 中青年沙龙


18号晚上,在三立开元酒店的立意厅,一场“轻松气氛、严肃话题”的中青年沙龙正在举行。沙龙安排了两个环节,环节一是“问题&思考”,原来早在会议召开半个月前,胡主任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了20道临床容易混淆并且有争议的微生物培养、鉴定、检测知识题,让报名者预先在微信上作答,并在现场邀请到上海长征医院的周庭银教授、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宁永忠教授、民航总医院的鲁炳怀教授、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王占伟教授现场点评和解惑,安徽省立医院检验科主任马筱玲主任担任主持人,美国西雅图儿童医院微生物科的秦萱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整个沙龙气氛轻松热烈,参会人员与专家积极互动,你问我答好不热闹。第二个环节是抽奖环节,所有现场参与的人员都可以参与微信抽奖,奖品是由周庭银教授、胡继红教授主编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和王辉教授主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两本重量级著作,宁永忠教授也现场贡献出5本他自己编译的著作作为奖品参与抽奖。抽奖前的期待和中奖后的喜悦,热烈的气氛将当晚的沙龙推向了一个小高潮。最后15名幸运儿获得了奖品,并和专家们合影留念。

 微生物-2.jpg

图2 周庭银教授、宁永忠教授、

鲁炳怀教授、王占伟教授,在中青年沙龙演讲

微生物-3.jpg 

图3 上为胡继红主任、秦萱教授、马筱玲教授,

下为中青年沙龙现场气氛热烈

 

微生物-4.jpg

图4 幸运中奖者与专家合影


会议亮点之二 精彩丰富的大会学术报告


大会主办卫生部临床中心微生物室胡继红主任对会议内容作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邀请到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全国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总结、特殊病原菌检测及生物安全专题、热点问题、医生与临床微生物室对话、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讨论、医院内感染控制、耐药监测及合理用药、质量保证及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等七大专题为与会者带来精彩的演讲。


在特殊病原菌检测及生物安全专题中,围绕结核菌检测、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等内容,大会邀请到沈阳疾控中心的董雪教授讲解《临床微生物室的风险评估及生物安全防护》、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的崔步云研究员讲解《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生物安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黄海荣教授讲解《实验室常规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及结果解读》、上海肺科医院的胡忠义教授讲解《TB实验室诊断新技术及质量控制》。

 

微生物-5.jpg

图5:董雪教授、崔步云教授、黄海荣教授、胡忠义教授在做演讲


热点问题中,大会邀请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西雅图儿童医院微生物科的秦萱教授讲述《Clinical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isolation of bacterial small-colony-variants and antibiotic-dependent bacteria》,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教授解析《围产期B群链球菌的筛查及妇科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宁波大学医学院的谷海瀛教授带来《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学进展》,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讲解《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的问题》。

微生物-6.jpg

图6:秦萱教授、王辉教授、谷海瀛教授、徐英春教授演讲


临床微生物室与医生的沟通对于一些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但是很多微生物室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和临床进行有效的沟通,为此大会邀请到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张文宏教授和来自台湾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李建璋教授,从两位临床大夫的角度为实验室的老师介绍《沟通与争议:微生物室数据的临床解读》和《PCT的应用及血培养》。还有来自北京医院检验科的胡云建教授介绍《如何应用检验报告的解释和评论与临床沟通》,安徽省立医院检验科的马筱玲教授介绍《从医学微生物到临床微生物的思路转换》。

 微生物-7.jpg图7 张文宏教授、马筱玲教授、李建璋教授、胡云建教授演讲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讨论专题中,来自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的宁永忠教授为大家解读《指南》,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喻华教授讲解“《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的应用”,浙江省疾控中心的金大智研究员解读《难辨梭菌实验室检测的标准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的章强强教授讲解《丝状真菌病检验的标准化及生物安全》。

 微生物-8.jpg

图8 宁永忠教授、喻华教授、金大智教授、章强强教授演讲


医院内感染控制、耐药监测及合理用药专题中,大会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胡必杰教授讲解《立足微生物层面的感控实践》,全国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的刘晓琳主任解析《全国细菌耐药监测年度报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王明贵教授讲解《耐药革兰阴性菌药敏检测的临床需求》。

 微生物-9.jpg

图9 王明贵教授、胡必杰教授、刘晓琳教授


质量保证及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专题中,大会邀请到香港玛丽医院的梁皓钧教授讲解《无菌体液标本的分析前处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的万海英教授介绍《信息化管理如何提高微生物室的检验效率》。

 

微生物-11.jpg

图10 万海英教授、梁皓钧教授演讲


每一场专家演讲都非常精彩,会议期间参会代表们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涨,不仅每一天都将会场坐得满满的,还积极利用互动时间向专家提问交流。

 微生物-12.jpg

图11 现场代表积极提问,与专家互动交流

微生物-13.jpg

图12 现场代表认真学习


会议亮点三 会议视频网上公开


以往的会议如果没能亲自去到会场听讲,错过后都只能深深惋惜。但是今年的微生物质评大会不一样,考虑到全国还有很多一线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没能参会,本着“把知识能传递到每一位需要的人”这样的初衷,胡主任在取得演讲专家们的同意后,把他们的现场演讲都进行录影,并在后期制作成视频在网络播放,视频播放网站为检验视界网(www.ivdchina.org),所有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科的医生、或者对微生物检测、鉴定感兴趣的同道们都可以上网观看。


专家精彩演讲内容摘录


《围产期GBS筛查和妇科感染相关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教授演讲内容纪要

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菌都会影响胎儿发育,其中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对新生儿易造成严重后果,在近年来引起临床的关注。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或无乳链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兼性厌氧,正常寄居于阴道和肠道,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新生儿、孕妇和老年人感染,以新生儿感染率最高。在上世纪70年代,GBS感染成为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50%。

GBS传播途径,不通过性传播,主要为垂直传播。肠道是GBS主要定植部位,也是阴道GBS的来源。孕妇带菌率约为10%-30%,常无临床症状或体征,妊娠期GBS携带可为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

GBS感染分为早发型B群链球菌病(EOD)和晚发B群链球菌病。EOD多见于出生后1周以内(0-6 day),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呼吸暂停或败血症体征,最常见败血症和肺炎,脑膜炎不常见。80%典型症状出生后24-48h出现。EOD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远期后遗症有视觉听觉丧失、智力发育迟缓、四肢瘫痪、脑瘫等。死亡率早产儿约20%,小于33周新生儿高达30%,足月儿为2%-3%。

GBS定植是EOD的主要危险因素,除GBS定植外,以下情况增加感染概率:早产,胎膜早破<37周,分娩时发热>38.0℃,本次妊娠有GBS菌尿(提示GBS高定植),上次新生儿GBS感染史,羊膜破裂18小时以上,GBS抗体浓度低,黑人,母亲年龄小等。2%-7%孕妇尿中可检出GBS,数据提示阴道-肠道GBS定植率高。若送检尿标本时,临床应告知实验室标本来源于孕妇,建议常规筛查妊娠期妇女无症状菌尿。GBS纯培养或与另一种细菌混合培养≥104 cfu/ml,实验室应报告GBS阳性。任何GBS菌尿患者在分娩期应做好预防。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建议对所有孕妇于孕周35-37周进行GBS筛查,结果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分娩时,若GBS携带状态未知,应结合危险因素分析,判断是否需产前药物预防。

欧美国家研究发现,孕周35-37周拭子筛查GBS,可显著降低EOD感染率,在美国降低80%,西班牙降低86%,澳大利亚降低82%,法国降低71%。标本采集:采集部位阴道和直肠,1或2个拭子,下1/3阴道,通过肛门括约肌,不要使用直肠或阴道窥镜。不可接受宫颈、肛周、会阴、直肠周的标本。若使用2个拭子,应放入同一非营养转运培养基,同时送检。标本运送,采用非营养转运培养基。标本在转运培养基中可在室温下保存4天,但细菌复活率下降,尤其高温环境。送检24h内处理培养结果最佳。标本应标记清楚姓名、检测目的、周数等。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也要标记。分娩时GBS药物预防指征有:上一次新生儿GBS感染史,本次妊娠GBS菌尿阳性,本次妊娠GBS筛查阳性,GBS携带状态未知且符合以下任一条:早产(<37周)、胎膜破裂≥18h、产时发热≥38.0℃。上一次妊娠GBS培养阳性、GBS菌尿,本次妊娠GBS筛查阴性,胎膜完整且分泌开始前行破宫产,均不是GBS药物预防指征。预防药物的选择,青霉素为首选,或使用氨苄西林。青霉素过敏者,低危过敏反应者使用头孢唑啉;高危过敏反应,做克林霉素与红霉素敏感性试验,对克林霉素敏感(包括缺乏诱导耐药)选用克林霉素;结果未知或不敏感,选用万古霉素。应避免血管性水肿、呼吸窘迫、荨麻疹等症状的出现。


实验室检测流程——改良法请见下图。

 

微生物-14.jpg

王辉,任健康,王明贵主编,人卫社:《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015



《布鲁氏菌病实验诊断与生物安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崔步云教授演讲内容纪要

2014年我国全国布鲁氏病病例报告数量共计58515例,较上一年增长30.39%。其中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有内蒙古(10538),黑龙江(5721),山西省(8732),河北省(6755),新疆(7493),河南(5250)。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人布鲁氏菌病诊断,检测方法有虎红平板试验(RBT)、血清凝集试验(SAT)、Coombs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ELISA、荧光偏振、布氏菌培养、PCR等。但世卫组织未具体确定流程、取舍值和检测特征(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也没有明确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PPV&NPV)。建议开展检测前,应在设计适当的环境中确定诊断功效(灵敏性、特异性、PPV和NPV等)。其中虎红玻片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皮肤过敏试验属于筛查实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属于确诊实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由于暴露和非特异性反应,在疾病流行地区的表现不良。特异性在无暴露史人群中为94.3%,在重复暴露患者中为91.7%,在既往布病患者中仅有76.9%。而且不同来源(品牌)和批次的抗原质量差异很大。所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诊断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剂来源和疾病流行程度,还且还需要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取舍值。

血清试管凝集检测试验,灵敏性随疾病持续时间下降,在顽固性和布病复发患者中表现不佳,在流行地区/暴露个体中的特异性较低。布氏菌的生物安全,布氏菌在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划分为2类,属于高致病性。实验室适用的等级分类为BSL-3,其中弱毒性或疫苗株可在BSL-2实验室操作,或者小量标本,初代分离等也可在BSL-2实验室操作,血清学检测可以在BSL-1实验室操作。布鲁氏菌强毒菌株、疫苗菌株、弱毒菌株均可能造成人体感染,但感染所需菌量会有较大差别。

根据美国的一份文件统计显示,实验室感染43%由细菌,27%由病毒,15%由立克次体造成。布氏菌是细菌中最常见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病原,而造成布氏菌感染的最多的操作是动物攻毒试验,冻干菌种,强毒株的大量抗原制备等。感染途径有吸入、皮肤粘膜污染、摄入等。吸入感染是因为很多操作可产生气溶胶,如感染动物的皮毛、粪便,烧接种环、抽真空、离心、搅拌、研磨等。因为气溶胶≤5um液滴核会悬浮于空中。皮肤粘膜污染,含病原体的液体溅在眼睛、口鼻、粘膜及其他皮肤感染。摄入感染,误食和不洗手吃食物。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欧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应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危害程度评估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生物因子的种类(已知的、未知的或未知传染性的生物材料)、来源、传染性、致病性、传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感染剂量、浓度、动物实验数据、预防和治疗。危害程度评估应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新技术及质量控制》——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 胡忠义教授演讲内容纪要

当前结核病实验室诊断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细菌学诊断方法主要是阳性率低、特异性差和需时久;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诊断主要争议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意义界定。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难点主要在:细菌生长缓慢,表型检测需时太久;菌阴性肺结核、无痰、肺外结核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分子诊断临床医院难以验证;免疫诊断质控标准难以健全;生物安全及实验室要求严格;简便与价廉问题难以平衡。

当前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研究热点在,快速诊断技术研究;活菌检测;痰以外标本的检测;菌种快速鉴定;耐药结核快速检测;潜伏感染者快速筛查。结核病诊断技术发展趋势,快速、准确、简便、价廉、定性往定量、低生物安全、自动化、表型与分子技术相结合。

WHO推荐的诊断新技术有,1.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2.培养—BACTEC960,3.药敏试验—BACTEC960药敏试验,4.分子检测(线性探针检测、Xpert MTB/RIF检测),5.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检测。

发光二极管(LED)显微镜涂片法,用LED替代普通和荧光光源,比普通光镜和荧光显微镜得到的图像更清晰。而且与荧光显微镜相比还具有以下的优点:不需要暗环境,在一般光线性也可以使用;使用寿命是荧光显微镜的20倍;价钱却只有荧光显微镜的1/10.

抗酸染色涂片镜检的自动化—液基夹层杯法,从液基细胞涂片技术发展到液基细菌涂片技术,原理为标本直接收集到彭氏杯中,杯中装有粘蛋白处理液,专用离心机沉淀细菌于杯底基片,杯中直接进行加温染色,然后用镊子取出玻片,封片后安全镜检。

还可用计算机智能化分析阅片,运用视频视野计数原理,计算出每一张基片上的细菌总数,即可报告出每ml痰标本中的抗酸杆菌的条数。以培养为基础的诊断新技术主要有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快速仪器培养系统)、新型培养基的研制和应用、显微镜观察药敏试验。市面上的仪器有BACTEC MGIT 960,Bac TALERT 3D,ESP培养系统。标本种类有痰液、咽拭子、胃灌洗液和其他体液标本等。如果是无菌收集的,离心后直接将沉淀接种于培养基;如果不是无菌收集的标本,如痰标本一样前处理;如果标本量大于10ml,首先离心然后对沉淀进行去污染处理。

质量控制应注意:1.仪器判读阳性管需立即进行抗酸染色,若镜检发现抗酸阳性分枝杆菌,则报告液体培养分枝杆菌阳性。2.阴性培养管必须培养至第6周末才能报告结果;也可根据样品肿瘤或实验室的经验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3.培养阴性的管子不可重复使用。4.培养管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核酸检测诊断新技术,1.线性探针检测(LiPA),检测原理是将常见突变位点的寡核苷酸探针(R探针)和正常序列的探针(S探针)分别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与待检菌株PCR扩增产物杂交。然后加入显色系统,以呈色反应判定药敏试验结果。若扩增产物与S探针杂交阴性,与R探针杂交阳性,则待检菌株为耐药株,反之为敏感株。2.Xpert MTB/RIF检测技术,该技术只需将痰液放入微信盒子,再把盒子放置在仪器中,轻松按下“开始”键,70分钟后就能得到结果。GeneXpert可以检测是否有分枝杆菌以及是否有耐药性。该方法也是世卫组织认可的结核病新型快速检测方法。3.TB—荧光定量PCR,是应用最为广泛的TB-DNA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线性关系好、操作简单等优点。4.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是在恒温下进行PCR扩增,因此操作更为简便,反应更加快速。65℃扩增40min即可用肉眼观察结果。扩增阳性标本呈现绿色荧光,反正为阴性。


编辑:姜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