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OCT血气分析的应用及质量管理
背 景
1995年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首次提出POCT的概念,同年美国临床化学学会(AACC)年会展览展出了一些能够快捷移动、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在靠近病人的地方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混合型实验室的形式获得准确测量结果的装置与仪器”,即POCT设备。POCT隶属于体外诊断行业,组成包括point(地点、时间)、care(保健)和testing(检验)POCT(Point-of-care Testing):一是从空间上理解,在患者现场进行的“床旁检验”,二是从时间上理解,在患者发病时刻进行的“即时检验”,因此适用于临床急危重症科。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急重症科均面临患者过多、就诊等待时间过长、治疗延迟、危急重症患者无法及时给予足够的关注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死亡率,也导致了医患矛盾,因此急危重症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及安全的大事。如何解决拥挤问题,加快运行效率无疑是一个好办法,POCT多在数分钟内即可出结果,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病情分级,给予危急重症患者及时的处治,病情平稳患者延后处治,这样可以保证急诊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近几年POCT诊断产品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也已扩展到食品卫生、环境监测、法医、采供血机构等场所。本文就POCT应用血气分析领域展开讨论。
一、血气分析概述
血气分析项目主要反映患者通气、换气情况,机体酸碱状态及电解质水平,对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等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诊疗及预后效果评估提供有力证据,是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监护过程中的关键检测指标。
近年来,血气分析作为床旁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具备自动化、小型化、低保养、多项目组合等特点,临床认可度越来越高。
二、POCT血气分析的挑战
临床用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需要在30分钟内送检,并且避免与空气接触,操作时首先排出气泡,吸液时也要注意不要吸空,操作具有一定技术性且成本高。而床旁的快速检测只需使用极少的血样本,大大缩短了样品的周转时间,对急危重症患者来说可谓争取了宝贵时间。但如果是非检验人员对 POCT进行操作,由于质量控制措施及实验室统一管理的缺乏与不完善,所得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众所周知,分析误差主要来源于人员、环境、试剂、设备和样本五个方面,然而传统质控仅能监测除样本外误差来源的四个方面。对于血气分析项目而言,分析前样本问题是导致结果偏离的主要因素。如何保证血气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性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三、POCT血气分析的质量管理
1. 组建更为规范、完善、系统化的血气分析POCT质量管理组织框架。成立POCT委员会,主管为医疗院长,框架构建和质量监控工作由质量控制办公室负责,执行由临床科室医生和护士负责,技术支持及质量控制培训由检验科提供,后勤保障由设备科、财务科及信息科等相关部门提供,如图1所示。
图1. POCT委员会人员构成
2.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室内质控以及室间比对的评估。对现有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与文件化处理,保障临床科室质量控制的执行率及POCT结果的稳定性。
2.1 血气室内质控的完美解决方案
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Intelligent Quality Management,iQM)提供了持续、自动质量管理,以及实时错误检测和纠正措施,无须考虑时间、地点和操作人员熟练程度。与实验室QC相比,iQM提高了测试结果质量,自动生成质量控制差值图报告,如图2所示确保了符合管理的要求,显著缩减了QC相关时间和成本,同时也提供了医生信赖准确的检测结果,从而实现更好地对患者监护。
王清涛等学者研究发现[1],在中国4个医疗机构(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上海龙华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展了3712例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比较了传统质控和iQM方法的血气分析仪中的Sigma结果,发现使用iQM方法的Sigma值远远高于传统QC方法,证实了iQM在提高实验室质控水平和发现检验前误差方面的明显优势。其研究表明,iQM提高了室内质控的精度,能自动检出和纠正误差。
图2. 月度项目质控报告
2.2 全院网络化统一管理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把检验科、ICU以及其他科室中各个血气分析仪全部联网,其管理原理是将实验仪器与计算机连接在同一局域网内,从而实现各个项目数据都归纳在一起,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与保存,如图3所示。它实现了远程管理整个医院的血气分析仪,提供安全、特制的链接,通讯以及控制。
图3:全院血气分析仪联网示意图
3. 操作人员培训及授权。因医院各临床科室的血气分析POCT操作人员,在临床检验专业知识方面均不全面,所以,由医院对全院范围内的血气操作人员进行组织、安排,均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有:血气分析POCT仪器质量控制与操作培训;上岗前考核;血气操作人员授权等,保证规范化的执行。
总 结
21世纪健康领域的先进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突破传统实验室“以标本为中心”实现了人性化的医疗模式,使得以医院为核心,对症治疗的诊疗模式逐步向社区,家庭保健的回归模式发展。血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患者安全是息息相关的,如何保证每一份结果的精确性,帮助医护人员作出正确的诊疗措施,质量管理至关重要[2]。此外,床旁即时检验血气分析仪,设备轻巧便携,检验结果快速等优点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全院网络云端同步医生、患者血气诊疗系统,为POCT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高志琪,王清涛,康熙雄。血气分析仪智能化质量管理系
统临床多中心比对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6):475-480.
[2] 项盈,傅启华,蒋黎敏。血气分析即时检验质量管理实践
[J]. 检验医学,2017,32(10):80-85.
沃芬医疗器械商贸(北京)有限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