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芬旗下Hemochron床旁全血凝血分析系统
沃芬旗下Hemochron床旁全血凝血分析系统
一.Hemochron凝血分析仪历史
Accriva Diagnostics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由2013年ITC公司并购Accumetrics公司更名而来,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床旁诊断公司,其凝血与急症诊断业务出类拔萃。
Hemochron® Signature Elite全血微凝固系统及VerifyNow® 血小板药物检测系统的便捷、准确、高效为临床科室尤其是心血管科所青睐,成为世界床旁凝血检测行业的领跑者。
2017年1月19日,Accriva Diagnostics公司被Werfen Life Group,S. A.(Werfen)及其子公司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IL)收购。
Hemochron掌上凝血分析系统的前身为International Technidyne Corporation(ITC),Edison,NJ,USA;公司于1969年研制发明了第一台监测肝素药效的全自动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 test(ACT)检测仪Hemochronometer®。Bull博士首次报道、验证并推荐使用Hemochronometer®及硅藻土试剂条件下,在肝素剂量使得ACT时间达480秒的目标时间时开始启动胸心手术的体外循环支持。由于仪器基于对真实纤维蛋白凝块进行探测,能准确判别肝素药效,因此以后每个厂家的每类ACT检测设备在注册时都需与Hemochron试管ACT系统进行比对评估。并且全球范围内针对胸心手术体外循环、心脏介入手术及人工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肝素应用规范都使用了Hemochron的技术,成为行业金标准。
二.最新一代Hemochron Signature Elite掌上凝血分析仪
在2017年加入沃芬集团后,公司致力于将卓越的凝血检测技术带向床旁诊断,旗下Hemochron Signature Elite掌上凝血分析仪为Hemochron品牌50年来第11代产品。
2.1 具有最全面的床旁凝血检测菜单:
包含针对内源凝血途径及外源凝血途径的凝血筛查项目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肝素、华法林药物监测项目,ACT(活化凝血时间)及PT/INR(PT国际标准化比值)。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肝素监测Hemochron Signature Elite在床旁即能提供两种方法学:ACT及APTT,并且通过临床验证标定了三种药物敏感范围的测试卡片以满足临床对于检测精度的极致要求。而对于华法林监测,测试卡PT/INR的检测范围更高达0.8-10.0,能充分满足从患者随访到急重症快速检测的各种要求。
2.2 专业的真实凝固终点检测法
通过光学法能准确探测反应中的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对于包括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也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助力临床准确判别患者凝血状态以及药物药效。
2.3 其独有的RapidCount加速计时技术
使得ACT+检测时间大大减少,在240秒(约4分钟)即可报告等同于ACT+目标时间420秒(7分钟)的结果,相较于其他ACT检测仪,将各种临床决策,如起始体外循环的时间大约缩短了一半,为提高临床决策效率提供帮助。
2.4 微流控技术使得临床使用更便捷
Hemochron Signature Elite掌上凝血分析仪采用创新的卡片式微流控技术,无需精确移液及注射器推注操作,仅需在样本孔中滴入1、2滴全血(约35ul),仪器将自动精确吸入15ul样本进行精确检测,而多余的标本将被转移至卡片上密封的废液槽中,不会造成生物危害。
三.典型临床应用
3.1 胸心外科手术
心胸外科手术是包括心脏外科和普胸外科等严重疾病,针对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心脏、肺和心肺移植等方面的手术。
体外循环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的目的是在实施心中直视手术时,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由于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肝素抗凝,称为肝素化,为了避免肝素剂量过大或者抗凝不足,转流中应密切检测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在手术正式开展前,需使之保持在cut off值以上才能实施体外循环术,在术中需每隔30分钟进行床旁监测,以确保术中肝素有效抗凝,并且在术后鱼精蛋白逆转肝素抗凝药效时也需要参考基础ACT值。Hemochron床旁凝血分析系统能快速检测高浓度肝素药效,ACT+测试卡适应的肝素检测剂量高达6u/ml,远超临床实验室APTT,以及Anti-Xa针对肝素的检测上限。
3.2 介入手术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但由于介入手术存在异物进入到人体血管内,因此也会激活体内的凝血机制,若无有效精确的抗凝管理,也容易为患者造成风险。Hemochron床旁凝血分析系统中,根据肝素剂量,有三种类型临床验证后的检测卡:ACT+(1-6U/ML);ACT-LR(0-2.5U/ML);APTT(0-1.5U/ML)满足房颤射频消融术,PCI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临床介入手术精准抗凝的需求。
3.3 急诊、重症生命支持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ECMO技术源于心外科的体外循环,1975年成功用于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1980年,美国密执根医学中心Bartlett医师领导并建立了第一个ECMO中心,随后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145个ECMO中心。近10年来,随着新的医疗方法的出现,ECMO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应用范围较以前扩大。
ECMO的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ECMO运转时,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在泵的推动下可回到静脉(VV通路),也可回到动脉(VA通路)。前者主要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后者因血泵可以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既可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又可用于心脏支持。当患者的肺功能严重受损,对常规治疗无效时,ECMO可以承担气体交换任务,使肺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康复获得宝贵时间。同样患者的心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泵可以代替心脏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
而对于此类重症患者,及时有效的抗凝监测显得尤为重要。Hemochron床旁凝血检测系统,能提供两种方法学,即ACT及APTT对抗凝肝素进行床旁及时检测,其速度快、用血量少,并且能通过两种方法学交叉验证的特点更能为ECMO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除了以上临床应用之外,Hemochron床旁凝血分析仪还用于对CRRT(即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肝素抗凝进行管理。其PT检测项目能有效缩短急诊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前的凝血状态评估的等待时间。其PT/INR检测仅用指尖血即能进行检测,为抗凝门诊中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药物调整依据。
综上,Accriva在加入沃芬Werfen公司后,携Hemochron凝血分析系统,再次将最为专业、高效、领先的凝血检测技术带向临床,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精准的抗凝治疗依据。
沃芬医疗器械商贸(北京)有限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