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今天与未来
生育使人类生生不息,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目前不育症治疗上的困境,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渐成熟,为数以万计的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福音。近年来这一技术的不断激起的高潮也是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在首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乔杰教授对辅助生殖医学方面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讲解,针对此技术在我国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及说存在的问题都有深入探讨。会后中国妇产科网有幸对乔教授进行了采访,现将采访治疗整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辅助生殖技术的今天与未来。
中国妇产科网:乔教授您好,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首先请您谈一谈对比国际总体水平来说,目前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现状以及这项技术的意义。
乔杰教授:生育率下降正逐渐地成为世界性问题,不孕症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0%。就中国而言,就约有1000万对夫妇在承受这种痛苦。排卵差和输卵管炎症引起的不孕症,通过促排卵、抗炎治疗或手术疏通输卵管等治疗,70%-80%的患者可以顺利怀孕生子。但是仍有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要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所以,辅助生殖技术也是目前不孕症治疗领域的热点。
1978年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诞生,10年后中国大陆诞生了第一例试管婴儿。至今,这项技术在36载的岁月洗礼中日渐成熟。尽管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母细胞)和胚胎体外发育过程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尽管人类不断研发出新药物、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过程,并提高成功率。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时刻关注着这些技术干预的安全性,因为人类的生殖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我国在生殖医学基础研究领域的新突破也引起了国际的广泛重视,这也是我在这次东方论坛上介绍辅助生殖医学新进展的原因。
中国妇产科网:您在大会上也提到了我国近年来在生殖医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新进展,您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
乔杰教授:生殖医学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为临床研究和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这两个方面。
临床方面:我们实施常规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我国的这项技术可列入世界较先进的行列,成功率约40%,主要针对输卵管不通、促排卵障碍或失败、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男性轻度的少弱精症等。对于严重的少弱精症或梗阻性无精症患者,通过睾丸活检进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技术也已相对成熟。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胚胎植入前的遗传学诊断和筛查。诊断已确定的部分遗传性疾病(单基因疾病或染色体疾病)的技术已经成熟,但是遗传学筛查和挑选更优胚胎的技术仍存在争议。同时,可用于体外诊断的细胞少(1-3个)也提高了对诊断技术的要求。过去多采用FISH法(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法),后来有了SNP和CGH(比较基因组杂交),现在,研究人员将第二代高通量的测序技术应用于单细胞测序,并且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相信将来一定可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如通过少量的细胞来筛查无癌baby,或者通过筛选一组基因来确定遗传性疾病,或者筛查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新发疾病等,从而尽可能避免出生缺陷,让父母拥有健康的孩子。2013年和2014年,我们在《CELL》《Nature》等杂志上发表了应用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测序的相关文章,引起了国际同仁的重视。我们的研究从微观生物学角度对精子、卵母细胞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基因组变化、转录组变化到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这些探讨,让我们对人类生殖过程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安全性的监督。
众所周知,女性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胚胎的成活率,所以目前的做法是多胚胎植入以保证成活率。如何在体外培养高质量的胚胎并进行筛选,从而提高个体辅助生殖的成功率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如促排卵新药开发、用药组合、体外培养液成分和培养环境改善、如何筛选好的胚胎、以及如何将筛选的损伤减至最低等。尽管这些探索有了新进展,但是从探索转换为临床应用还需经历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的漫长过程。
中国妇产科网:非常感谢您详细的讲解,昨天在大会上王一飞教授谈到辅助生殖技术时强调目前不仅要关注试管婴儿的存活率等问题,还应关注这些孩子后续的智力、健康和生活情况等。为了这些孩子将来的健康,您认为我们未来可以做些什么呢?
乔杰教授: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挑选优良的胚胎。如果可以选出一个好的胚胎,就不必为了保证胚胎的成活率而移植2-3个胚胎。因为单胎妊娠中,母亲承受的风险和胎儿早产的风险均低于多胎妊娠,所以,单胚胎和单囊胚的移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现在已经有很多医疗机构自觉地将胚胎移植入控制到2个,以保证胎儿的健康,这种做法也得到了患者的理解。在生殖医学管理条例后续的修改中,我们也会关注这种趋势与医学、医学人文和社会的要求,在帮助患者成功怀孕的同时,尽可能考虑到安全性和未来社会人口的质量。
此外,我们呼吁育龄夫妇关注生殖健康和生育过程,即在最佳生育年龄尽早生育。尤其是女性,要权衡家庭、事业和生活后合理安排自己的生育——25-28岁最佳,发现病症后要尽早评估病因并接受治疗,特别是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的患者。所以建议有卵巢功能减退、妇科疾病或妇科手术史的女性应尽早安排生育。
中国妇产科网:乔教授,您在大会上提到,现在国际上界定35岁、6个月以上未怀孕的女性即可诊断为不孕,或者应当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您对此怎么看?这种治疗是否存在治疗过度的问题呢?
乔杰教授:我院不孕症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量从开始的每月1例,一年十几例、一百例、五百例、五千例,到现在的13000多例,甚至还有很多人仍在等待中。面对这一结果,我们感到很难过,因为人类生殖的正常过程变成了需要人为帮助才能完成的事情。究其原因是大家对生殖知识认识不足造成的。其实,人类生殖系统与自身感觉的状态是不成正比的,不要认为自己身体状态好,生殖系统也是好的,女性的卵巢功能在30岁就开始减退,35岁开始有明显的减退现象,40岁则急速下降。这也是国际上将不孕症诊断由2年变为1年,35岁以上、6个月未怀孕或40岁以上应立即评估卵巢功能的原因。不孕症的治疗,除考虑年龄的关键因素外,还需要结合性激素检测和超声波诊断结果来判断是可以自然怀孕,还是需要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但是,妇产科医生在关注女性不孕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男性的精液检查结果,如果男方生育力下降,则双方都要接受积极的治疗;如果男方生育力正常,则建议通过等待、生育知识指导、超声波监测卵泡或腹腔镜治疗来帮助患者受孕,而对于手术治疗后卵巢功能仍较差的患者则应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中国妇产科网:非常感谢乔教授对辅助生殖技术的详细介绍 ,不仅让广大妇产科同仁了解了辅助生殖技术的新进展,也让患者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项造福人类的技术,希望未来的辅助生殖技术更规范,更科学,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伦理制度方面都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