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类预测慢性白血病风险

白血病 4123 2014-11-11

如果预后乐观或不良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被及早诊断,那么临床医生们就可以更好地调节治疗方法及后期的相应策略。


近日来自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殊分子特性和不同预后患者亚群之间的分子关联,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Lancet Haematology上。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癌症,该疾病在不同患者人群中的发展程度并不相同,有些患者在被诊断出CLL后需要立刻进行治疗,然而有些患者即便在没有疗法治疗的情况下也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因此鉴别出和CLL预后乐观或不良的分子特性对于进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8500多名CLL病人的样本进行分析,这些患者样本基于样本白细胞中相似B细胞受体的表达被分为很多亚群,当研究人员对不同亚群样本进行研究时发现了明显的关联性;即同一个特殊亚群中的病人会遵循相同的临床过程,这同其它亚群的病人是并不相同的。比如2号亚群病人表现出疾病的恶化过程,平均两年进行一次治疗;而另一方面对于4号亚群病人来讲虽患病但并无感觉,而且也并不需要治疗。


基于类似的b细胞受体及其它的预后标志物对不同CLL病人进行分类或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精确地预测不同亚群CLL病人的预后情况,并且增加鉴别出高风险患病个体的可能性。


当然由于个人的医疗和心理原因,能够确定最不需要治疗的患者群体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轻的患病个体,其需要确定自身疾病是否真的需要进行治疗。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