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大型医疗设备许可证迎来破冰!

东方医疗器械网 4132 2014-11-27

甲类大型医疗设备许可证迎来破冰!


2015年4月15日前,国家卫计委将按照国家审改办要求,完成对”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非行政许可事项的调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高端医疗市场多年被外资企业垄断的背景下,这种变动对医疗设备国产化是有帮助的,也有助于拉低进口品牌的价格。同时,小型三甲医院及二级医院将是未来中外企业竞争的主战场。


11月5日,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副司长赵宁表示,国家卫计委按照国务院审改办要求,在2015年4月15日前,完成对“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两项非行政许可事项的调整工作。


据悉,截至今年2月,国家卫计委公开保留的委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有19项,其中,“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是其中仅有的两个非行政许可事项之一。


我国大型医疗设备分为甲、乙两类,长期实行的是配置许可证制度。卫生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负责编制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确定全国规划控制数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配置数量。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由医疗机构按属地化原则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则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据了解,甲类设备包括PET/CT、伽马刀、质子治疗系统以及其他在区域内首次配置的单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等;乙类设备包括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X线机等。其中,PET/CT和头部伽马刀被作为需要监管的主要甲类医疗设备。


随着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在政府层面,推动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成本的迫切要求。


“此前就听说明年4月份甲类医疗设备的配置许可会有变化,目前应该还在探讨阶段。”11月12日,国内一家知名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的高管向记者表示。


而据了解,几个月前,国家卫计委曾就放开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证问题,向国内部分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征求过意见。


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制度实行多年,弊端也逐渐显露。


“现行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制度,对国产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的压力更大。大型医疗机构不缺钱,在好不容易申请到配置证后,医疗机构更多会选择价格昂贵的进口医疗设备,这对拉低进口设备的价格是没有好处的。”鱼跃医疗董事、副总经理兼董秘陈坚表示。


“大型医疗设备的配额始终是紧张的,导致没有需求的医疗机构也会配置大型医疗设备,而真正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又配置不到,真正的需求被压制,无效需求被激发。”陈坚说。


而对资金并不充足的小型三甲医院、二级医院来说,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又并不充足。尤其,民营医疗机构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公立医院竞争着紧张的配额。


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告诉记者,高端医疗设备配额上,过去很多年对民营医疗机构的配额是没有明确比例的,民营医疗机构需要和公立医院去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当初我们的第一台CT和核磁共振的申请,经过多次沟通、专家论证后才获得批准。目前,国家从政策层面对民营医疗机构申请CT、PET-CT、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已经有所放松。”张黎刚说。


今年年初,《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按照非公立医疗机构设备配备不低于20%的比例,预留规划空间。


张黎刚认为,医疗机构若通过环评,需要配置医疗设备,行政上不应该做限制,应放开审批。


实际上,今年年初,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已经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成都等五省市开始试点,对医疗机构申请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给予放开,但是申请进口的大型医疗设备,还是很难拿到配置证。


“相当于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削减原有的配置证。”一位医疗设备生产企业高管说道。


在该人士看来,“这种改变是巨大的,比如在江苏、成都、上海,医疗机构在申请医疗设备时,若注明购买国产的,配置证就比较容易拿到。”


“国产医疗设备目前有价格优势,对国际品牌有压力,进口设备价格降低下来,对市场将是一个良性促进。”张黎刚表示。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