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脂肪的变化可预测代谢综合征

国际糖尿病 4125 2014-12-05

一项对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MESA)队列的最新分析显示,CT检查所示的内脏肥胖程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可独立于BMI之外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研究者麻省总医院的Ravi V Shah、密歇根大学的Venkatesh L Murthy等人对多种族、多民族、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进行了研究。共计于两个时间点对MESA对列中来自美国六家中心的6814例基线无心血管疾病的多种族受试者进行了CT扫描。根据BMI情况将其分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结果发现,不论BMI如何,内脏肥胖超过平均水平者均年龄更大、更多为男性、心脏代谢风险更高。其中,BMI正常但存在显著内脏肥胖的患者血糖更高、脂联素水平更低、高敏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水平更高。中等程度内脏肥胖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所示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负担更重;而皮下脂肪含量较多的患者之C 反应蛋白水平虽然增高,但瘦素浓度更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更低。


中位随访6.2年后,基线无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约有24%罹患代谢综合征。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种族、体重、吸烟状态等危险因素后,内脏脂肪指数较高与代谢综合征呈强相关,内脏脂肪指数每增加100-cm2/m,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可增加28%(P<0.0001)。对第四次评估时进行了CT脂肪检查的253例受试者的分析显示,最终共计28%罹患代谢综合征,其体重每增加5%,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可增加33%(P=0.03);内脏脂肪每增加5%,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增加5%,而皮下脂肪的变化则并不显著增加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


综上可见,不论BMI或种族如何,内脏肥胖均可增加心脏代谢风险;而内脏脂肪的变化也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呈强相关;另外,与皮下脂肪相比,同等程度的内脏脂肪增多能更显著地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既往研究曾显示,内脏脂肪可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该研究的意义则在于发现,与皮下脂肪相比,内脏脂肪对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影响更大。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