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埃博拉病毒血液标本如何采集

重庆日报 4126 2014-12-08

穿戴11件防护装备的一名医护人员手拿一个小瓶子,另一名队员则用高浓度消毒剂对瓶子周身进行消杀……这一刻,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因为这个小瓶子里装的是埃博拉病毒血液标本,稍不留意就会感染。


蒙罗维亚当地时间12月6日中午12点半,两份埃博拉病毒血液标本终于采集好了并送检,这让医疗队医技保障组主任兼检验主管黄庆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血管难找 第二次才抽到血液样本


其实,早在上午8点,黄庆就与同事准时达到工作区,他们再次详细探讨与落实了病房采血及标本送检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并按照预案准备相关器材。“必须万无一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上午9:30,黄庆与同事们穿戴上11件防护装备,进入病房。要采集血液的第一位埃博拉疑似患者已60多岁,干瘦。


“采血可能比较困难。”黄庆心里有些打鼓,不过,在他的带领下,医护人员投入了更多的耐心,小心地扎上止血带,轻拍老者的手臂,以使其表层的静脉血管可视度更好。在第二次尝试后,终于从老者的肘部静脉中抽到了埃博拉病毒检测所需的血液样本。


第二位疑似患者是一位年轻人,身体状况要好得多,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就采到了检测血样。


血样要密封三次 每次都要消毒


血样采集完,就要将血样放到前期准备好的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样本运输的专用生物安全箱了。


据黄庆介绍,这个安全箱共有三层,最里面一层即是装血液标本的小瓶子,小瓶有防漏装置,保证血液不会溢出,不过也是最危险的物品。抽好血后,将血液放进小瓶子里,医护人员就回到潜在污染区做第一次密封。密封好后,由一人手拿小瓶子,另一人用含高浓度的消毒剂对小瓶子全方位消毒,消毒完后放进第二层盒子里,这期间手和瓶子都不能触碰盒子的外沿。同时,第二层盒子里还放有几个冰盒,使温度保持4—8度,然后盖上,又消毒一次,然后放第三层,放之前同样要消毒。


装箱完毕后,再交由专人送到相关检验机构。


采血花了近3个小时


当黄庆脱完防护服,洗完澡出来时,时间已是中午12:30,连他自己都很吃惊,“没想到,平时只用几秒钟的采血工作,竟然花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


“我们剩下的任务就是静静地等待埃博拉疑似患者的送检结果了,真心祝愿他们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远离这一极高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黄庆说道。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