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血脂报告单

浙江在线 4127 2015-01-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转化以及生活方式趋向静态的变化,超重体质及肥胖人群所占比例逐渐扩大。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血脂的高低。血脂高低,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生病检查,还是健康体检,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当您拿到自己的血脂检验结果,您知道它说明了什么吗?看血脂情况,只需看其中四项指标。其余的只是为了医学研究。这4项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血脂升高,“主犯”是总胆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而甘油三酯是“从犯”。要注意的是,胆固醇也分好、坏,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俗称“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会乘机进入血管,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一项血脂指标。因此,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就是“坏”胆固醇。“坏”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肉、猪大肠、肝尖、腰花、内脏和反式脂肪酸(一些甜品中添加的“氢化”的植物油);而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不是肉,而是主食、甜品、各种酒类。二者的区别是,胆固醇受饮食的即刻影响很小,调整两三天饮食,甘油三酯可能就明显下来了。“参考范围”要因人而异,在血脂检验单上,每项指标后面都会附有一个参考值,虽然医院出自一番好意,但这容易让市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偏差,低估“敌情”的危险程度。判断病情不能仅看数字,还要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的高低来评估。


缺乏体力活动和致粥样硬化性饮食是缺血性心血管发病过程中的2项主要危险因素。其致病作用主要通过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糖尿病等生物学危险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性饮食主要指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膳食模式,我国已有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此种膳食模式显著增加血脂异常。人们应积极增加体育活动、改善饮食结构以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生。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