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肠肿瘤第一信号
饰演过 《南征北战》、《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等经典影片的著名电影演员、表演艺术家仲星火去年底因患肠癌去世。另据日媒推测,安倍晋三很可能患上了大肠癌。根据省卫计委上月发布的数据,2013年辽宁省城市居民直肠癌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4位,女性第6位,结肠癌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5位,女性第4位。
什么样的人是肠癌高危人群?我们该如何预防?为此,本报特邀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振宁教授为我们答疑解惑。
我国肠癌患者年轻人相对较多
王振宁说,随着近年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发病率确实有上升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这样的变化,在中国尤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胃癌最初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有所下降,而肠癌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态势。
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特点是患者中年轻人的数量相对较多,这点与国外不同。此外,距肛门近的部位,即直肠癌的患者相对较多。
五类人易患肠癌
王振宁介绍,以下几种情况患肠癌的危险较大。
一、直肠癌的发病首先明显具有遗传因素。如家里有肿瘤病史或直系亲属患有直肠癌,那么他患直肠癌的可能性比普通人大很多。另外,家里的亲属当中有腺瘤样息肉的情况,那么此人患病危险也较大。这类人应该经常体检,早诊断早发现。
二、具有不良生活习惯者。运动减少,饮食当中的高胆固醇、高脂肪等都是导致结直肠癌高发的因素。此外,精神压力的增加也是相关因素。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肠癌与精神压力增加有关,但年轻人患肿瘤的风险与吸烟、饮酒、不睡觉等生活习惯有关。
三、结直肠癌本身的癌前病变。虽然这些病变还不是癌,但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比如,腺瘤样的息肉,会有一部分转变成癌。
四、胆囊切除术后7至8年以上的病人也是结直肠癌高发人群。这样的病人由于胆酸的持续分泌,不再有胆囊储存,易形成致癌物。
五、饮食当中含有致癌物。如食用烧烤类等含有苯并比的食物,这是胃癌、食道癌等的发病可能因素,也是结直肠癌的发病可能因素。
运动和筛查可有效预防肠癌
王振宁提醒,运动会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另据最新研究证明,结直肠癌患者中,运动的一组病人相对于不运动的一组生存期更长。此外,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爱吃烧烤类食物等。
近年来减少结直肠癌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筛查。最近,广州市政府刚启动结直肠癌筛查,包括肠镜检查免费等一些项目。做肠镜是最直接的筛查方式,如果看到息肉、息肉样的病变,可以在它还没有癌变时进行治疗。正常情况下,在国外要求45岁以上的人群要定期做肠镜检查。如果你在检查时发现有腺瘤,那么下次做肠镜的间隔要缩短。肠镜下的筛查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具有很大的贡献。
便血等症状需要引起注意
结直肠癌最直接的表现是便血,这是最主要的症状,建议在便后看一下。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比如原先每日排便一次,现在频次变多;比如原先为比较干的成形的便,逐渐发现便条变细,或者便条上有痕迹、压迹等。其他症状则一般已经为肠癌晚期的症状,比如因为肿瘤较大堵塞肠道造成腹胀、贫血等。如果有以上症状应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王振宁建议,首先,要定位一下自身是否有遗传因素,如果没有遗传因素,应在每年体检时进行便潜血筛查,必要时进行肠镜筛查;如果有遗传因素,在每年便潜血筛查的基础上,即使无症状,45岁以后也一定要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其次,一定要仔细观察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以为好多年没什么事儿就不重视。发现较晚,这也是中国进展期癌多、早期癌少的主要原因。第三,压力大的情况下也要适量地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多食用蔬菜、粗粮等一些含高纤维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