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啡肽酶水平可预测心血管死亡及心衰住院风险

医脉通 4243 2015-02-26

一项研究显示,心衰患者循环中可溶性脑啡肽酶水平升高可能预示着心血管死亡和心衰相关的住院风险升高。该结果提示,心衰患者使用脑啡肽酶抑制剂作为治疗策略可能有获益。


研究者检测了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1069例连续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循环可溶性脑啡肽酶水平。平均随访4年,期间449例患者死亡,其中247例为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128例难治性心衰,53例心脏性猝死,23例急性心肌梗死)。231例患者因心衰而住院。总体而言,356例患者达到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


可溶性脑啡肽酶水平中位数为0.642 ng/mL。研究者发现,脑啡肽酶水平和年龄之间具有微弱显著相关性(P<0.001),但与左室射血分数(P =0.3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P =0.1)、NT- proBNP(P =0.68)、NYHA HF分级(P =0.72)、血压(P =0.7)或性别(P =0.28)无显著相关性。与缺血患者相比,非缺血患者的脑啡肽酶水平显著升高(0.69 ng/mL vs. 0.611 ng/mL; P =0.002)。


校正年龄后,脑啡肽酶水平作为连续变量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HR = 1.17; 95% CI, 1.06-1.29)和心血管死亡(HR=1.19; 95% CI, 1.06-1.32)显著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两个相关性仍然存在: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HR = 1.18; 95% CI, 1.07-1.31),与心血管死亡(HR = 1.18; 95% CI, 1.05-1.32)。


研究人员写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确定脑啡肽酶是否为一种生物标志物,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可溶性脑啡肽酶在心衰病理学中的作用,并将之放到PARADIGM-HF研究的背景中讨论。PARADIGM-HF研究显示,LCZ696(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减少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死亡和心衰住院方面优于ACEI类药物依那普利。研究者总结,我们首次证明,脑啡肽酶水升高提示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预后;LCZ696抑制脑啡肽酶对改善患者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Allan S. Jaffe博士(梅奥临床医学院)在随刊评论中指出,将脑啡肽酶水平检测添加到正在进行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些机制的理解,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心衰患者。未来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脑啡肽酶抑制的基本机制。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