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查血糖 40岁要关“心” 50岁防“骨脆脆”

东南早报 4144 2015-03-11

指导医生:福医大附属二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  许雄伟

人的身体状态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当感觉不舒服或身体有异常反应时,很多疾病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通过定期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我们是否患有潜在的疾病,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不过,大家都用同一个体检套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更需要的是“个性化”体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筛查出疾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许雄伟表示,体检项目要因人而异,按不同年龄段来选择。

“一般来讲,1—3岁的婴幼儿应至少三个月查一次,3岁以上儿童一年查一次。”许雄伟说,儿童体检重在检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体格和智力发育异常。儿童青少年体检有几个特有的项目与重点,像口腔健康状况、铅含量、微量元素、是否有肥胖症、视力、肝炎、肠寄生虫病、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疾患。

3岁起就要进行第一次视力检查,10岁的时候应该做第一次血压检查。

20岁要“入门”

开始正常体检

20岁开始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基本检查,包括血压、身高、体重在内的一般体检及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血脂、血糖、肾功、腹部“b”超、胸部x线、心电图等。

由于部分疾病发病提前,20岁以后应每5年查一次血脂,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0至29岁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

体检前一晚

该干啥?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上午体检,需要空腹。实际上,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很多,许雄伟提醒,体检前一天晚上10点后不能进食也不要喝水,这样有利于检查结果的准确。另外,保持充分的睡眠,不要熬夜、喝酒、过度娱乐。熬夜疲劳等,会导致转氨酶指标偏高,影响医生对体检者的健康判断。

30岁查血压血糖

不管你胖不胖

30岁起要逐渐关注血压和血糖方面的问题。据了解,体检查出血糖、血压异常的人,很多都集中在35-40岁这个年龄段,当然,年龄越大,越是高发。

关于血糖,大家都有一个误区,以为只有体重超重才要重点查,其实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少,所以即使不胖的人也应该至少每年测一次血糖。

女性30岁以后每一年也应做一次妇科健康体检,包括宫颈筛查、生殖道感染检查、盆腔检查等。35周岁以上,还应每年查一次乳房,及时发现乳腺疾病的苗头。

40岁要关“心”

预防心血管疾病

40岁以后,心脑血管疾病开始高发。每半年或一年查一次血压、血脂、血糖,还应做心脏彩色b超、颈动脉b超。中老年肥胖群体、有心脑血管家族病史与既往病史的人群应尤其重视。

40岁以后的嗜烟者,应每半年做一次胸部x线照片或ct检查;此外,每年一次的胃癌筛查也不容忽视。

40至49岁普通女性,应每年做1次乳腺x线检查和临床体检。男性45岁以后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50岁查骨密度

防止出现“骨脆脆”

进入50岁,需要做的体检项目就比较多了,骨密度、肠癌筛查、心脏检查等都要做。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期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我国目前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6900多万人,其中女性占大多数,其实对女性来说,45岁以后每年就应查一次骨密度。低体重、饮食不规律、母亲患有骨质疏松或在45岁以前发生非强外力导致骨折的人,一定要尽早开始检查。

50岁后是癌症高发阶段,55岁以上,生活习惯不佳或由于职业因素有罹患肿瘤高危风险的人群,可根据不同癌种适当增加检查项目。如曾患肺病、肾病的,可做相关肿瘤排查。有肿瘤家族病史的人群,常规体检中血样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则非常必要。

60岁全面大检查

别忘看眼睛

60岁以后,应该全面大检查了。除了骨密度、癌症等筛查外,最需要注意的是眼部检查以及耳朵听力筛查。同时,60岁以后应开始做肿瘤相关抗原及肌肉、关节等功能检查,每年一次的心理、记忆方面检测也不容忽视。

男性更应密切关注前列腺、甲状腺、雄性激素方面的检查,每1-2年做一次b超。60岁以后的女性重点做好肿瘤筛检,如出现外阴肿物,绝经后的阴道出血等异常情况,要尤其注意。50至69岁普通女性,应每1-2年做1次乳腺x线检查和临床体检。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