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血液肿瘤中的“老大”易被忽视

新华报业网 4278 2015-03-16

白血病、淋巴癌,许多人将这两种病称为血液肿瘤中的东邪西毒。其实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个真正的血癌老大——多发性骨髓瘤,不仅发病率高于上述两者,症状也错综复杂,超过半数的病人被误诊,甚至不可治愈。由于它被误诊为骨病、肺炎、贫血等疾病,公众对其不甚关注。本期名家访谈,我们专访了南京市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徐燕丽。

老人经常腰酸背痛小心患上骨髓瘤

老年人经常出现腰背、四肢骨关节等部位疼痛,这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甚至看成是“家常便饭”,往往不去医院检查,照常工作生活;或自认为是骨质增生、风湿,多就诊于医院的骨科、风湿科或中医科。有的患者觉得是年纪大了出现骨质疏松,得补钙。然而,徐燕丽提醒,当骨痛持续一段时间不缓解,老年朋友们就该注意了,还有一种容易被人忽视,也常被误诊的导致多部位骨痛的恶性疾病,它就是多发性骨髓瘤。

徐燕丽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2/10万,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浆细胞是骨髓中一种数量较少的白细胞,它负责生产免疫球蛋白(抗体),帮助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相当于人体抵抗疾病的兵工厂。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在骨髓细胞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在发生多发性骨髓瘤时,浆细胞会发生恶变,开始过度增殖,并产生过量但却无效的异常免疫球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早期常无典型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往往是在诊断其他器官疾病时才被发现。临床患者常以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以腰骶部和胸肋部最为常见,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易被误诊为骨质疏松、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压缩性骨折、骨转移瘤等骨科疾病。由于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从肾小球滤过并沉淀于肾小管内,造成肾脏病变,有的患者症状表现为反复蛋白尿、血尿,甚至发展到肾功能衰竭。造成多发性骨髓瘤易被误诊的第二个客观原因是本病的发病率低,仅为1-2/10万人,容易被忽视。第三个原因是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常见症状如骨痛、感染、胸闷在老年人中相当普遍,因而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

比白血病更可怕,定期体检有助早发现

徐燕丽说,骨髓瘤原因是抗炎细胞的暴增。就是说,这种细胞突然疯狂增加,而且增加后没有抗炎功能,而是堆积在骨骼、肾脏、肺部等来损害这些器官。而白血病虽然也是一种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疾病,但多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两者治疗方法比较相似,都是放疗、化疗与骨髓移植。不同的是,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骨髓移植可能让白血病痊愈,但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却只能改善。

徐燕丽说,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只能有效治疗,而不能治愈,所以治疗的目标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获得尽可能多的最佳缓解和长期缓解,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徐燕丽认为,坚持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该病,常规的体检套餐都有生化、尿检两个项目。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球蛋白指标异常,建议排除骨髓瘤可能性。

她提醒,当40岁以上的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现象(特别是腰背部),或骨质疏松,或有贫血、反复的出血倾向、反复的感染(如肺部)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做相应的检查。常规的尿液检查发现尿蛋白,血沉明显增快,肝功能检查显示球蛋白增高,骨骼X线检查有溶骨改变,或病理性骨折,这时需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可能,需进一步行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并完善免疫球蛋白定量、血和尿的轻链蛋白定量等检查。

加强护理,延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命

那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徐主任认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除了早期发现、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可以做以下一些家庭护理:

1.休息,一般病人可适当活动,过度限制活动会促进病人继发感染和骨质疏松,但绝不可剧烈活动,应避免负重,防止跌、碰伤,如病人因久病消耗,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合并症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有骨质破坏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止引起病理性骨折。

2.为防止病理性骨折应给病人睡硬板床,忌用弹性床。保持病人有舒适的卧位,避免受伤。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给予低钠、低蛋白或麦淀粉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如有高尿酸血症及高钙血症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以预防或减轻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4.对肢体活动不便的卧床病人,应定时协助翻身,动作要轻柔,以免造成骨折。受压处皮肤应给予温热毛巾按摩或理疗,保持床铺干燥平整,防止褥疮发生。

5.口腔护理,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因代谢物积累过多,部分废物进呼吸道排出而产生口臭,影响病人食欲,应做好口腔护理,并给予0.05%洗必泰液和4%碳酸氢钠液交替漱口,预防细菌和真菌感染。

6.预防感染,本病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其次是泌尿道感染,故应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温湿度适宜,避免受凉和防止交叉感染,协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及时排痰;鼓励水化利尿。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