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威胁可别轻视

苏州新闻网 4088 2015-03-18

心血管疾病威胁可别轻视

体检,已经成为普通市民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渠道。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都为员工安排定期体检,而有些注重健康的市民也会主动用这一方法为身体筛查病症。那么,近几年苏州市民在体检中普遍有哪些问题?怎样读懂一份体检报告?体检又有怎样的意义?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立医院本部体检中心的专家。该院的体检者覆盖了机关员工、事业单位员工、教师、企业员工、社保老人、本院医生等,所以可以将体检数据看做一份苏州白领近三年的疾病图谱样本。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来看看体检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血管疾病“来势汹汹”

在“2014年体检前十位异常症状排序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肺纹理增多、尿常规改变、低密度胆固醇增高、脂肪肝、高血压、白内障、肝囊肿、谷丙转氨酶增高、甘油三酯增高、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分别位列1至10位。“这个数据体现的是人体异常症状,排在前2位的两个异常,不代表一定有疾病,需要多加注意;而排在3、4、5位的,我们要重视起来了,因为胆固醇、脂肪肝、高血压这三个指标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市立医院本部体检中心主任张芸分析。

一开始,大家都认为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不过张芸表示,越来越多的临床诊断、体检数据、医疗研究都表明,心血管疾病人群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除了体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发现疾病的概率也相应增大的原因外,还与现在年轻人不当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现在饮食精致化,人体摄取过多油脂,再加上运动不足,身体会累积过多的低密度胆固醇;饮食油腻、酗酒、过度肥胖,会形成脂肪肝;饮食习惯不良、压力大、肥胖则易血压过高。一旦这些指标发出警告,就代表着血管健康面临隐患。

学会看懂手中的体检报告

一般来说,每家医院的体检报告,都有相应的固定模式。张芸向记者介绍,市立医院本部对于体检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会根据“危急值”来确定以何种方式给出建议。体检中如有重大的阳性发现,涉及到疑似肿瘤、血液白细胞数特别低等情况,会找到体检者留下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联系到本人,并建议其前来复查,或转入门诊治疗。其次,体检中出现一些诸如血脂升高、脂肪肝等数据异常的,会在报告中明确标注,并建议体检者到相关科室检查、治疗。最后,对于一些可以通过饮食、运动改善的异常,体检单中也会做出提示。

怎样看懂体检报告呢?张芸也给了建议。首先,可以看体检报告中每个检查项目中,化验的结果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各个科室检查后都有异常记录,可查看;每份体检报告都有相应的结论,医生也会根据异常情况给出建议。建议一般包括:需要专科治疗;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加以控制;需要定期复查。有些化验项目结果指标会稍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如果没有临床意义的,不用过于忧心。

让疾病在萌芽期无处遁形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人的自我感觉并不完全可靠。”张芸告诉记者,生活中不少人只有在觉得身体不舒服时才去医院就诊,这时候往往已经身患疾病了。因为,不少疾病早期病状并不明显,甚至让人毫无察觉。比如,一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并最终确诊的;大多数癌症早期毫无异常,有疼痛感已进入中晚期……

体检也被称作“健康体检”,张芸说,很多人都没有定期体检的概念,但她希望大家体检的习惯能慢慢养成。因为定期健康体检是一种自我保健方式,如果市民们能把到医院的被动看病变为定期主动检查,这代表着全民健康意识进入到二级预防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疾病的治愈率会有提高。“甚至很多年轻人的身体异常,无需求医问药,就能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扭转。”张芸说。此外,体检报告上各项指标的变化,也能很好地对疾病发展有“警示”作用。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