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不可怕 预防为最佳
近年来,各种癌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肺癌和肝癌的死亡人数,几乎已经占到了全世界的50%。青岛市中心医院肿瘤综合科主任季有信说,肿瘤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可怕,只要按照科学的治疗方法,生活中注意饮食起居,大部分患者是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当然,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定期检查身体,一旦发现不良情况,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早发现早治疗能起大作用
市中心医院肿瘤综合科主任季有信说,发现肿瘤的时间早晚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很大,有时候甚至能够决定一个患者的生死,但是在肿瘤筛查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在我国,能够在早期就发现肿瘤并进行及时治疗的患者在10%左右,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则能够达到60%甚至更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发达国家强制性地要求公民进行定期、定项的身体检查,而我国在这方面则没有要求。我国大部分的患者直到病情发展到晚期之后才到医院检查,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间,因此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季有信提醒市民,定期检查身体不仅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而且便于进行早期治疗,千万不能为了省钱而延误治疗,否则悔之晚矣。
新发癌症病例逐年增高
季有信表示,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900万人以上,死亡约500万人,并呈逐年增高趋势。在我国,每年约有260万人被诊断患有癌症,其中180万人是由于不良饮食诱发的。专家表示,所有饮食构成要素中,脂肪与癌症关系最密切。吃含脂肪的食物有些技巧,比如选低脂或脱脂鲜奶;以豆类或豆制品取代部分肉食;把肉皮、肥肉、外层的油炸裹粉去掉。
“靶向治疗”显身手
在采访中,季有信特别提到了“特殊武器”——靶向治疗,就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选择致癌位点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 “生物导弹”。
季有信说,我国是肺癌高发国,诊断时多以晚期为主,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其中尤以分子靶向治疗发展最快,大大提高了肿瘤的缓解率与生存期。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EGFR,其他如ALK、ROS-1、C-Met,B-RAF等基因突变罕见,且往往被忽略,却是某些病人的唯一治疗获益方法。针对这些疑难肺癌,首先找出肿瘤的驱动基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靶向药物治疗,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季有信说,中国女性肺癌的EGFR突变阳性率高达60%以上,而男性少于20%。女性中还有一部分是ALK阳性,这样对女性肺癌的靶向治疗就有较多的靶向药物选择。季有信说,有一名75岁的女性肺癌病人,发现病情时已经属于晚期,通过靶向治疗,已经维持了3年时间,目前身体健康稳定。
预防癌症从小事做起
季有信说,癌症虽然难治,但是预防癌症还是能做到的,而且每个人都应该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此,季有信提出了一些预防癌症的方法。
第一、杜绝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尤其不要抽烟。我国每年的肺癌发病者在60万人以上,其中男性居多,这与男性抽烟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饮酒要适量,长期大量喝酒可引起肝硬化,医学上称之为 “酒精性肝硬化”。如果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即便是少量的饮酒也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加速肝硬化的形成。对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发现,饮酒是仅次于乙肝病毒的危险因素。
第二、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人体在睡眠时,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
第三、多做运动。中度运动是科学家推荐的运动方式。据研究,每天散步一小时可以把患结肠癌的可能性降低46%。美国癌症协会建议人们每天至少做60分钟中度或稍强烈的运动,每周运动五次以上。有研究表明,过度肥胖也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
第四、保持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调查表明,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及胃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事实上,合理的膳食可能对大部分癌都有预防作用,特别是植物类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这些成分几乎对所有癌的预防均有效果。我国曾经公布过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与薯类,维护心血管健康,增加抗病能力;经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与荤油;吃清淡少盐的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