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警惕肾脏病“偷袭”

苏州新闻网 4173 2015-04-03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肾脏病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似乎只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三高”人群才会发生肾脏病变。殊不知,现在人们长期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正慢慢侵蚀身心健康,慢性肾脏疾病已开始“入侵”越来越多的年轻身体。

名词解释:何谓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大组疾病的总称。

指任何原因导致肾脏病理检查异常或出现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3个月,无论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无改变;

其次,无论有无肾脏损害证据,仅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3个月均可确定。

【案例直击】

状况1:常规健康体检,将她送进肾内科病房

正值青春年华的张小姐因工作需要,到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进行体检。拿到体检单时,发现肾功能中肌酐指标比正常范围增高了一倍。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前往肾内科进一步就诊。本部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沙正容详细检查后,诊断为“双肾萎缩”,建议她住院治疗。

对于这样的结果,张小姐自然觉得有些难以接受。她说,自己的健康状况一直不错,认为进行健康检查是老年人才做的事情,所以也从未做过体检。住院之后,张小姐通过保肾等综合治疗稳定了病情,几年以后,才开始做“腹膜透析治疗”。

沙正容医师介绍,长时间的肾脏疾病,导致肾单位,尤其肾小球受损,

肾脏出现实质性损害,肾脏体积缩小。当患者肾功能不全至肾功能衰竭后,则出现双肾萎缩。肾功能改变和双肾萎缩是相辅相成的。张小姐如果没有做检查,没能及早干预,可能半年至1年后就要做“腹膜透析治疗”了。

状况2:轻视微小的变异,错过治疗时间

30多岁的吴先生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进行尿常规检查,发现尿中有微量白蛋白,其余各项指标都正常。医师建议他去专科进一步诊疗。

吴先生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尿常规中除了这项指标有异常外,其余指标也正常,他上网查了下,自己没有泡沫尿(尿液中气泡增多)、血尿(尿中带血),也没有尿少的症状,觉得医生们小题大做,就没有进一步检查。半年过后,吴先生以“肾衰”收治入院。

“肾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有时微小的变异,其实就是肾脏功能发生异常的信号了。”沙正容介绍,吴先生如果当时进一步就诊,通过超声等辅助检查,会发现肾脏的病变,通过早期干预,至少会延缓肾脏的病变进程。

沙医师强调尿液检查是泌尿系统的初筛项目,要重视尿液检查的结果。每个人都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以为身体好,就忽略自己的健康问题。

状况3:与消化系统症状重叠,找错治疗目标

从外院转至市立医院本部的七旬老人王老伯,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胃口不好几年了,近半年症状加重,吃什么就呕吐什么,他又觉得胸腹部不舒服,一直到消化科就诊。消化科针对症状治疗也没有起色,反复检查后,医师发现王老伯血中肌酐指标异常增高,最后转至肾内科就诊,通过肾病治疗,病情才有了好转。

据介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又是产生这些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使体内代谢毒物增多,肾脏功能受损,无法及时清除血液中废物,所以引起全身症状的不适。如果早发现,通过干预,老人就不会这样难受了。

【医师提醒】

别让一块小石头,弄坏整只肾脏

本部超声科主任医师常红梅也在临床中发现过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及时就诊,导致一块石头弄坏了一只肾脏。

其实结石并不可怕,大量饮水、跳跃运动等方式都可以将石头排除,临床上许多有结石患者,并没有临床症状,当石头嵌顿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的部位,堵塞尿液的去路,尿液潴留在肾脏的集合系统中,使整个肾脏浸在尿液中,导致肾脏的扩大。经过长时期的堵塞,导致肾脏功能损害。而另一侧肾脏尿液分泌正常,所以患者并没有觉得尿量减少,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经过长期的堵塞,病变处肾脏已经变薄,失去功能了。

异常指标别忽视,做好自我管理很重要

沙正容建议,在如今紧张的工作压力下,年轻人一定要定期为自己的身体做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后,别忽略各项结果,看到指标异常,还是要到各专科进行检查。而有高血压、结石的患者最好每半年到医院随访。

“慢性肾脏病的非药物治疗,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没有它,医院各项治疗都将大大折扣!”沙正容介绍,对于已经出现慢性肾脏疾病表现的病人而言,及时在肾内科就诊,由肾内科医师根据疾病状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慢性肾脏病治疗的根本是病人做好自我管理。慢性肾脏病终生伴随,不能治愈但可控制,慢性肾脏病一旦演变为慢性肾衰竭则必须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脏移植才能延续生命。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