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肿瘤绝不是切这么简单

天津日报 4166 2015-04-07

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3月24日宣布,由于担心罹患卵巢癌,她已经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而就在2013年5月,朱莉高调接受了预防性双乳切除术。两年时间,朱莉为防癌切掉了三个器官。朱莉的这种预防性治疗真能有效防癌吗?国内乳腺癌、卵巢癌高危人群是否也能通过癌症易感基因检测预防肿瘤发生?广大女性该如何面对日益高发的女性肿瘤?

天津市肿瘤医院多名肿瘤专家均表示,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说测出“高危”的结果就一定和癌症画上等号,加之伦理、技术等多种条件限制,目前世界各国对肿瘤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切除均持谨慎态度。安吉丽娜·朱莉的行为只代表欧美女性个人的医疗抉择,与我国乳腺癌、卵巢癌发病情况、诊断和手术技术及患者具体诊治情况都有一定差别,国内乳腺癌、卵巢癌高危者不可盲目效仿。

“对于朱莉事件,商业炒作的因素肯定存在,包括两年前乳腺切除后的整形再造,再包括此次卵巢切除后的内分泌治疗,都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支撑,而这些是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的。”市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王珂表示,“基因检测仅是一种风险测评,对癌症仅仅是起到预警作用。即使目前检测到BRCA1/2的基因突变,但也不能准确判断出哪些人一定会患乳腺癌、卵巢癌,因为BRCA1/2基因和许多癌症有相关性,除了乳腺癌、卵巢癌,还和大肠癌、腹膜癌、内膜癌等相关,朱莉切除了乳腺、卵巢,乳腺癌、卵巢癌是预防了,但是大肠癌等癌症的风险并不会因此降低。换言之,依靠基因结果切除器官预防肿瘤就像赌博一样,这一点在我国尤其如此。”

该院乳腺一科主任曹旭晨说,首先,人种基因不同。目前有关BRCA1/2突变和癌症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大量存在于欧美国家,而中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白种人、犹太人,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1/2基因突变的概率约30%至40%。北大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曾对近60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全基因序列检测后发现,只有5%的病例携带有致病性BRCA1/2突变,这意味着在我国受此基因突变影响是非常小的群体。其次,与乳腺癌、卵巢癌密切相关的BRCA1/2基因突变的检测,在国内还不是常规检测手段。即便是像天津市肿瘤医院这样拥有全国领先技术的乳腺癌诊治单位,BRCA1/2基因突变检测也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针对社会上的一些检测机构声称可以检测BRCA1/2基因的情况,曹旭晨表示,除了价格昂贵,其检测结果也有待商榷。

“为了预防疾病而切除人体的某个器官是不合适的。如果为了预防胃癌而切除胃,预防肺癌而切除肺,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科学。”王珂说,“另外,有癌做手术和没癌切正常组织,完全是不同情况。这需要患者深刻了解手术后利弊,同时医患双方都要面临极大的伦理问题。至少目前在国内,仅凭基因检测结果,绝大多数医生是不会同意为患者进行预防性切除的,即便医生同意,也要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而我国还没有肿瘤预防性切除的相关伦理学依据。”但是,乳腺癌、卵巢癌却是特例。曹旭晨说,选择预防性切除术需要成就两个条件,一是一定被检测出存在BRCA1/2基因突变,二是被检测者强烈要求手术切除。乳腺癌预防可为双侧或单侧切除,或者即在对一侧已诊断为乳腺癌而行乳房切除术的同时,对另一侧乳房行预防性切除术。预防性乳房切除术的同时多采用即刻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但相对于切除乳房,卵巢的两大功能是排卵和内分泌,预防性切除卵巢对女性意义更重大,常被认为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选择。

王珂说,“输卵管对于没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的确作用不大,但卵巢对女性的雌激素分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卵巢切了,女性会快速衰老,易出现骨质疏松、更年期症状、心脑血管疾病等,对人体损伤很大。国内切除输卵管的比较常见,但切除卵巢防癌的极少。临床上常遇到子宫肌瘤需要切除子宫的病人,医生会建议她同时切除两侧输卵管,可以预防卵巢癌。从理论上讲,对高危患者而言,最好的卵巢癌预防方法是切除输卵管伞端,因为绝大多数卵巢癌起源于输卵管伞端。切除输卵管手术对身体的伤害很小,还没有切除阑尾对身体的影响大。”不过她也提醒广大女性,切输卵管并不是百分之百能防止卵巢癌的发生,它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毕竟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除了预防性切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预防卵巢癌发生?王珂坦言卵巢癌的防治确实是世界性难题。当前卵巢癌的发病率位于妇科肿瘤第三位,但其死亡率却位居妇科肿瘤第一位,其数量甚至是发病率第一位的宫颈癌和第二位的子宫内膜癌的总和,其原因源于各个方面。

目前卵巢癌没有确切的一级预防手段。虽然有研究显示,年龄、家族史、未产、滑石粉等因素可增加卵巢癌风险;口服避孕药、多产、输卵管结扎、哺乳、子宫切除等方式,可降低卵巢癌风险,但均未达成广泛共识。因此,更多医学专家寄希望于早诊早治这类的二级预防手段。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公众缺乏必要的防治知识,且卵巢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我国70%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效果也非常有限。即使经过有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仍有70%的患者将会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30%至40%。正因如此,患者要正确地理解医学的发展和其局限性,同时还需要患者在现有医学发展阶段,做出及时、科学的诊治决策,最大限度地提升治疗效果。

王珂表示,当前国内一年一次的查体频率,对于卵巢癌的预防是远远不够的。卵巢癌的恶性化程度很高,疾病进展很快。所以有家族史的女性,30岁以后应保证一年两次进行经腹部盆腔B超或阴道内超声,并进行肿瘤标记物CA125的检测。同时,超声造影也有助于对肿瘤良恶性进行鉴别。另外,当持续半个月出现腹胀、腹水等消化道症状后,也应排查卵巢癌的可能,及时就医。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