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检学组第二次学术会议纪要
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检学组第二次学术会议,即血常规及凝血风险管理于2015年6月25日下午在长海医院成功举行。会议得到检验学会委员、青年委员的积极支持,临检学组成员以及来自我市临床检验领域的同道们参加了此次讨论会。会议由李莉教授、李智教授主持。
首先,来自瑞金医院的王剑飚老师和大家介绍了血常规分析前、分析后的风险管理,提到随着实验室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及ISO15189认可改版后新增的风险管理要求,在血常规分析的全过程,应加强风险管理。按照CLSI EP 23的要求,针对血常规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各个环节加强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控制和预防。针对引起实验室不准确报告结果的产生,寻找可能的风险点,并通过缩短血常规检测报告时间的实际例子,讲述了从风险识别到风险控制及预防的整个过程。随后,来自华山医院的王洁主任介绍了血常规检测中的风险控制,通过参加CAP及ISO15189认可的经验,提炼出血常规检测的风险来源及处理方式,并通过亲身经历的案例,逐步分析原因,寻找风险,采取措施,预防风险,介绍中也特别强调了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尤其是病人处于危急状态时。接下来,来自市临检中心的王青主任给大家介绍了血凝项目的风险管理,通过对血凝项目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进行分析,寻找各环节的风险,重点提到了更换PT试剂时ISI的改变是该项目检测中可能出现严重风险的重要因素。最后,杨浦医院李智主任介绍了血常规结合CRP检测分析仪的性能评价,通过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及可比性,对仪器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该主题契合实际工作,对风险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各医院开展风险管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来自瑞金医院的王剑飚老师和大家介绍了血常规分析前、分析后的风险管理,提到随着实验室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及ISO15189认可改版后新增的风险管理要求,在血常规分析的全过程,应加强风险管理。按照CLSI EP 23的要求,针对血常规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各个环节加强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控制和预防。针对引起实验室不准确报告结果的产生,寻找可能的风险点,并通过缩短血常规检测报告时间的实际例子,讲述了从风险识别到风险控制及预防的整个过程。随后,来自华山医院的王洁主任介绍了血常规检测中的风险控制,通过参加CAP及ISO15189认可的经验,提炼出血常规检测的风险来源及处理方式,并通过亲身经历的案例,逐步分析原因,寻找风险,采取措施,预防风险,介绍中也特别强调了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尤其是病人处于危急状态时。接下来,来自市临检中心的王青主任给大家介绍了血凝项目的风险管理,通过对血凝项目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进行分析,寻找各环节的风险,重点提到了更换PT试剂时ISI的改变是该项目检测中可能出现严重风险的重要因素。最后,杨浦医院李智主任介绍了血常规结合CRP检测分析仪的性能评价,通过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及可比性,对仪器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该主题契合实际工作,对风险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各医院开展风险管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