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军谈中国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管理现状

医脉通 4122 2015-07-13

2015年6月26日,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的脑血管病指南与规范论坛上,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对中国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管理现状进行了介绍。


首先回顾一下《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2014》中有关脂代谢异常的推荐意见,如下:

(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70mg/dL)时,二级预防更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

(2)对于LDL-C≥2.6mmol/L(100mg/d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LDL-C<2.6mmol/L(100mg/dL)的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目标值为LDL-C≤1.8mmol/L(70mg/dL)(Ⅰ级推荐,B级证据)。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B级证据)。

(4)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合理使用(Ⅱ级推荐,B级证据)。

(5)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如果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或出现指标异常相应的临床表现,应及时减药或停药观察(参考:肝酶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肌酶超过5倍正常值上限,应停药观察);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不宜过大(Ⅱ级推荐,B级证据)。

血脂升高是一个重要的可调控的危险因素,对于胆固醇升高的血脂患者应该给予干预。SMART研究是一项全国性的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提示,中国临床实践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仍较低。

China QUEST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医院登记研究,入选2006年期间4728例缺血性卒中病例,观察期出院前、卒中后3个月和6个月的卒中二级预防用药现状,结果显示,无论是降压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还是降脂治疗,我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治疗率都偏低。

DYSIS-China调查研究是一项调查中国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年龄在45岁以上患者中血脂的达标情况和调脂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显示,中国极高危患者达标率仅为39.7%;

在中国临床实践中,2/3的心血管高危患者未达到LDL-C<70mg/dl目标。也就意味着我们在他汀使用中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使用量不够,第二个问题是使用的强度不够,所以病人的达标不好。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