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要素——维生素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 姜允申教授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族营养素。各种不同的维生素与酶类一起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的功能得到有效调节,如果缺乏就会患各种疾病。如今维生素按A、B、C一直排列到L、P、U,有数十种。现代科学进一步肯定了维生素对人体具有抗衰老、防止心脏病、抗癌等方面的功能。但是它的发现却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现维生素大事记
3000多年前
当时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当时他们并不清楚是食物中的什么物质起了治疗作用。这是人类对维生素最早的朦胧认识。
1591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路途上许多船员陆续患病,有的牙床破了,有点流鼻血,有的浑身无力。等到达目的地时,原来200多人的船队仅剩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
1734年
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将他抛弃在荒岛上。待他醒来后用野草充饥,坏血病竟逐渐不治而愈。当时,坏血病不知夺取了多少英国水手的生命。
1747年
英国海军军医林德总结前人经验,建议海军与水手在远航时多吃些柠檬防治坏血病,此建议果然奏效,此后很少有人再未发生此病。但人们还是不清楚究竟是柠檬中的何种物质,对坏血病有防治作用。
1911年
在德国利斯特研究所工作的波兰科学家冯克在试验中注意到,如果给鸽子只喂精米,不喂米糠,鸽子就会精神紊乱。
1912年
冯克经过千百次试验,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溶于水的、可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结晶物,冯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维他命、维生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它们排列起来以便于记忆。
1987年
维生素A的细胞核内受体被发现,这是维生素A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突破。
目前虽然已经清楚知道了维生素有预防多种慢性退化性疾病的保健功能,但仍有许多维生素的作用及其机理尚未弄清,维生素的研究工作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今后将会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出现,为人类健康、长寿做贡献。
维生素大家族
维生素不参与机体的组成,也不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要量甚微。但是它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必需的微量有机物。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即维生素缺乏症。同时,人体对维生素几乎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维生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维生素A 最早被发现的维生素,化学名叫视黄醇。其来源有两种,一种叫维生素A 醇,是维生素A的最初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动植物食物中均含有。生理功能:①维持视觉。②促进生长发育。④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④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等蔬菜均富含维生素A,动物肝脏、禽蛋与奶及奶制品则为动物性维生素A的来源。
B族维生素 如维生素B1、B2、尼克酸、泛酸、B6、叶酸、B12以及生物素等,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水溶性维生素,是直接或间接管理、调节人体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及糖类)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还有其他如胆碱、肌醇、腺嘌呤、水杨酸等,生物功能为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肌肉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包括红细胞)。维生素B2还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水晶体老化。主要食物来源为酵母、谷物、动物肝脏及麸糠种皮等。
维生素C 又叫L-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生理功能:①促进骨胶原生物合成,有利创口愈合。②促进牙齿和骨骼生长,预防牙床出血。③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应激能力。④改善脂肪、胆固醇代谢,预防心血管病。⑤促进氨基酸代谢,延长机体寿命。⑥改善铁、钙、叶酸利用。主要食物来源为柑橘类水果、蔬菜等。
维生素D族 是脂溶性维生素,共有5种化合物,最重要的成员是D2、D3。主要功效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维持血清钙、磷浓度稳定。来源于食物和阳光。鱼类以鳖鱼、比目鱼含量丰富,动物肝脏、牛乳、蛋黄、鱼子中也富含。紫外线可作用于皮肤油脂,合成维生素D。
维生素E 是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生育酚类、三烯生育酚类。生理功能:①具抗氧化功能,为动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必需。②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防治男性不育,预防孕妇流产。③近来发现维生素E可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主要食物来源是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绿叶蔬菜(菠菜)、蛋,以及全麦、未精制谷类制品。
维生素F 是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花生油酸)。生理功能:①防止动脉胆固醇沉积,治疗心脏病。②帮助腺体发挥作用,促使钙被细胞利用,增进健康与成长。主要来源于植物性油脂,如麦芽、亚麻种子、向日葵、大豆、花生榨取的油,以及胡桃、核桃、鳄梨等。
维生素H 又称生物素,是水溶性维生素,属维生素B族。
维生素K 是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食物来源为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
维生素L 又叫催奶维生素。功能促进奶汁分泌,食物来源为牛肝、酵母、野菜等。
维生素PP 是水溶性维生素,属B族。它能增强维生素C活性,预防脑溢血、视网膜出血、紫癜等。主要食物来源为蔬菜、水果。
维生素U 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富含于甘蓝、莴苣、苜蓿之中。
小知识:维生素的合成与天然之争
目前多数维生素可以人工合成。合成维生素与天然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天然的维生素价格比较贵,合成的比较便宜。价格并不代表吸收率。如天然的维生素B12吸收率约为50%,而人工合成的近100%;维生素E却相反,天然的吸收率更高些,且产生大量生理效应,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因其他的天然成分与它产生了协同作用,使其生理活性提高,也增加了吸收率。营养学家建议,若是日常补充,宜选用天然维生素;如果是治病,最好用人工合成的。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族营养素。各种不同的维生素与酶类一起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的功能得到有效调节,如果缺乏就会患各种疾病。如今维生素按A、B、C一直排列到L、P、U,有数十种。现代科学进一步肯定了维生素对人体具有抗衰老、防止心脏病、抗癌等方面的功能。但是它的发现却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现维生素大事记
3000多年前
当时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当时他们并不清楚是食物中的什么物质起了治疗作用。这是人类对维生素最早的朦胧认识。
1591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路途上许多船员陆续患病,有的牙床破了,有点流鼻血,有的浑身无力。等到达目的地时,原来200多人的船队仅剩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
1734年
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将他抛弃在荒岛上。待他醒来后用野草充饥,坏血病竟逐渐不治而愈。当时,坏血病不知夺取了多少英国水手的生命。
1747年
英国海军军医林德总结前人经验,建议海军与水手在远航时多吃些柠檬防治坏血病,此建议果然奏效,此后很少有人再未发生此病。但人们还是不清楚究竟是柠檬中的何种物质,对坏血病有防治作用。
1911年
在德国利斯特研究所工作的波兰科学家冯克在试验中注意到,如果给鸽子只喂精米,不喂米糠,鸽子就会精神紊乱。
1912年
冯克经过千百次试验,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溶于水的、可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结晶物,冯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维他命、维生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它们排列起来以便于记忆。
1987年
维生素A的细胞核内受体被发现,这是维生素A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突破。
目前虽然已经清楚知道了维生素有预防多种慢性退化性疾病的保健功能,但仍有许多维生素的作用及其机理尚未弄清,维生素的研究工作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今后将会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出现,为人类健康、长寿做贡献。
维生素大家族
维生素不参与机体的组成,也不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要量甚微。但是它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必需的微量有机物。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即维生素缺乏症。同时,人体对维生素几乎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维生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维生素A 最早被发现的维生素,化学名叫视黄醇。其来源有两种,一种叫维生素A 醇,是维生素A的最初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动植物食物中均含有。生理功能:①维持视觉。②促进生长发育。④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④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等蔬菜均富含维生素A,动物肝脏、禽蛋与奶及奶制品则为动物性维生素A的来源。
B族维生素 如维生素B1、B2、尼克酸、泛酸、B6、叶酸、B12以及生物素等,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水溶性维生素,是直接或间接管理、调节人体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及糖类)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还有其他如胆碱、肌醇、腺嘌呤、水杨酸等,生物功能为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肌肉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包括红细胞)。维生素B2还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水晶体老化。主要食物来源为酵母、谷物、动物肝脏及麸糠种皮等。
维生素C 又叫L-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生理功能:①促进骨胶原生物合成,有利创口愈合。②促进牙齿和骨骼生长,预防牙床出血。③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应激能力。④改善脂肪、胆固醇代谢,预防心血管病。⑤促进氨基酸代谢,延长机体寿命。⑥改善铁、钙、叶酸利用。主要食物来源为柑橘类水果、蔬菜等。
维生素D族 是脂溶性维生素,共有5种化合物,最重要的成员是D2、D3。主要功效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维持血清钙、磷浓度稳定。来源于食物和阳光。鱼类以鳖鱼、比目鱼含量丰富,动物肝脏、牛乳、蛋黄、鱼子中也富含。紫外线可作用于皮肤油脂,合成维生素D。
维生素E 是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生育酚类、三烯生育酚类。生理功能:①具抗氧化功能,为动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必需。②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防治男性不育,预防孕妇流产。③近来发现维生素E可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主要食物来源是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绿叶蔬菜(菠菜)、蛋,以及全麦、未精制谷类制品。
维生素F 是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花生油酸)。生理功能:①防止动脉胆固醇沉积,治疗心脏病。②帮助腺体发挥作用,促使钙被细胞利用,增进健康与成长。主要来源于植物性油脂,如麦芽、亚麻种子、向日葵、大豆、花生榨取的油,以及胡桃、核桃、鳄梨等。
维生素H 又称生物素,是水溶性维生素,属维生素B族。
维生素K 是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食物来源为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
维生素L 又叫催奶维生素。功能促进奶汁分泌,食物来源为牛肝、酵母、野菜等。
维生素PP 是水溶性维生素,属B族。它能增强维生素C活性,预防脑溢血、视网膜出血、紫癜等。主要食物来源为蔬菜、水果。
维生素U 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富含于甘蓝、莴苣、苜蓿之中。
小知识:维生素的合成与天然之争
目前多数维生素可以人工合成。合成维生素与天然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天然的维生素价格比较贵,合成的比较便宜。价格并不代表吸收率。如天然的维生素B12吸收率约为50%,而人工合成的近100%;维生素E却相反,天然的吸收率更高些,且产生大量生理效应,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因其他的天然成分与它产生了协同作用,使其生理活性提高,也增加了吸收率。营养学家建议,若是日常补充,宜选用天然维生素;如果是治病,最好用人工合成的。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