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治疗避开四个误区

生活晚报 4115 2015-10-19

近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出炉。报告显示,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平均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那么,在门诊中又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心慌、恶心就以为是冠心病

53岁的王芳(化名)10年前得了高血压,最近总感到心慌、恶心,平时心率高达90次。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杨秀春仔细研究检查资料后,确定王芳没有冠心病,建议她以后每天运动一小时,症状就会有所改善。杨秀春说,根据门诊记录,因心慌、气短等症状来就诊的占50%,还有一部分是高血压随访的患者,另外就是在查体过程中发现异常的。“有一半患者出现的症状和平常活动少、睡眠差、熬夜等有关,并不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功能性心脏病或是神经紊乱引起的心脏病。”

【误区二】发作时不做心电图

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来看病。母亲说,孩子的心脏时不时就会“噔”地猛跳一下,以前缓几分钟就过去了,这次缓了2小时才没事。可当杨秀春问患者要当时的心电图时,得到的却是:“发病时顾不上做心电图,事后忘了。”

杨秀春说,发病时心电图异常改变,有时持续只有几分钟,抓不到异常心电图很常见,但做了总会抓住,不做则永远抓不住。

【误区三】血压降不下来就换药

38岁的孙先生患高血压多年,总降不下来,最近高压170毫米汞柱,低压100毫米汞柱。孙先生听朋友说某种药管事,就自作主张换了药。

杨秀春分析,中国人的观念是“药物都有副作用”,从来不想药物起到的好作用有哪些。很多患者不按照医嘱服药,偷着减药或改变药物的剂型,如短效的按长效的吃;还有就是依从性差,宁愿相信亲戚朋友,也不愿相信医生,今天吃这种降不下来,就改吃另一种。

【误区四】害怕动刀拒绝安起搏器

53岁的薛兰(化名)心率一直很低,一分钟只有40余次,最近一站起来,头疼、恶心、心慌,医生建议安心脏起搏器。

杨秀春说,由于人们对心脏起搏器不甚了解,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害怕、拒绝。其实,患者大可不必过分害怕,首先起搏器可帮助患者的心率达到正常;其次,起搏器的安全性已经过了临床医学论证;三是最早安上起搏器的患者活到了93岁,比发明起搏器的工程师及做手术的医生活的时间都要长。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