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脂”数 你属哪一色?

中国家庭医生 4116 2015-11-23

受访专家:姚桦,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健康是有颜色的。关于血脂的异常,权威指南形象地给出了四种不同颜色,对应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低。不妨一一对照,看看自己的归属。

提起血脂超标,让人立马想到那些体重超标的人。姚桦教授指出:“其实,去看看年终大家的体检报告,不难发现,那些体重正常的人们中招也不少,甚至人们印象中的瘦子们也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因此,再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身材标准就与血脂异常无关了。

会看结果:胆固醇也分“好”与“坏”

其实,老百姓口中常说的血脂是一个笼统的称呼,血脂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磷脂等。

其中胆固醇又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

“坏胆固醇”是导致动粥疾病的元凶

“坏”胆固醇的危害很大,因为它会在血管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国内外的血脂防治指南一致认为,“坏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动粥疾病)的最主要原因。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是“坏胆固醇”。

由“坏胆固醇”组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除了会造成血管径狭窄,影响脏器供血之外,它还不稳定,容易破裂或脱落,掉下来的小斑块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堵塞血管,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危及生命。

姚桦呼吁,大家要提升对“坏胆固醇”危害的重视程度,把“坏胆固醇”管起来,从源头上遏止动粥疾病。

动粥疾病现已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动粥疾病的范畴。动粥疾病人群也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和极高危人群。

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等)现患者人数为2.9亿,估计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想想,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也因此,姚桦强烈呼吁大众把动粥疾病的元凶--“坏胆固醇”管起来,打赢这场针对动粥疾病的血管保卫战。

“坏胆固醇”危险分四色:不同的控制目标

姚桦特别指出,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医院使用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以正常人标准为参考值,“一刀切”的参考范围让很多动粥疾病的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的血脂水平正常,延误就医时机。

她告诉记者,胆固醇正常值因人而异,《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按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将不同人群的胆固醇目标值分别标以红色(极高危)、橙色(高危)、黄色(中危)和绿色(低危)。

以红色(极高危)人群为例,包括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将“坏胆固醇”(LDL-C)降到2.07毫摩尔/升以下,而不是正常人的标准(4.14毫摩尔/升)。

不同颜色人群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见下表:

疾病类型LDC-C目标值

极高危人群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2.07毫摩尔/升(80毫克/分升)

高危人群
●冠心病
●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糖尿病
●高血压≥3个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2.59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

中危人群
●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3
且总胆固醇≥24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0毫克/分升<3.37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

低危人群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4.14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

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大于等于45岁,女大于等于55岁)、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姚桦建议,老百姓拿到健康体检的报告结果后,如果发现血脂指标异常,应该找医生就诊,评估自己属于哪一危险级别,以便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对于那些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定期检查血脂。

积极检查血脂,多久一次

提到积极检查血脂,由于该项检查并不像血压、血糖、体重、体温等指标,大多数人可以在家进行监测,血脂的检查是必须去医院抽血进行的生化检测。那么多久去一次合适呢?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推荐,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空腹血脂;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该用药物时别抗拒

控制血脂水平,合理的饮食以及规律的运动是基础。中国营养学会关于血脂异常的防治饮食指南给了一个建议:

每日摄入油不超过25克,盐不超过6克,奶类及奶制品300克,豆类及豆制品30~50克,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类25~50克,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400克,谷类250~400克。

此外,关于运动,有一个非常好记的一三五七口诀,即:每天锻炼一次,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时心率=170-年龄。

仅靠单纯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大部分患者的血脂水平控制并不如人意。对于那些血脂超标严重的人群,必要时需药物干预。

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降胆固醇药物是他汀类药物。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比较低,主要源于人们内心总是抗拒药物的干预,寄望于单纯的饮食调整。

临床医生经常被冠心病患者追问:“我已经吃了降脂药,胆固醇水平正常了,我可以停药了吧?”实际上,约70%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

对于橙色风险及更高级别的红色风险人群中的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由于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脆弱。

姚桦指出,动粥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