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诊疗,你我同参与”—第四届京港感染论坛暨感染性疾病诊治提高培训班在京圆满召开

医脉通 2015-11-24

2015年11月18-20日,由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专科医师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共同主办,香港感染病协会、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协办,北京协科技术培训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京港感染论坛暨感染性疾病诊治提高培训班于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


大会现场


座无虚席

本次大会以“感染病诊疗,你我同参与”为主题,邀请讲者主持84人,设置议题66个。会议内容丰富,追求原创,会议形式除大会报告、专题讲座、优秀论文交流外,还继续保留了“临床大查房”、“慧眼识菌”等专题,并且增加了“说出你的故事”、“百家讲坛”、“临床科研中的酸甜苦辣和师生传”、“过五关与走麦城”等特色栏目。国内外感染性疾病防治领域的100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于此,共享此次学术盛宴。


曹彬教授

18日上午,大会主席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拉开了第四届京港感染论坛的序幕。曹彬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紧接着围绕会议召开的初衷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京港感染论坛群英荟萃,大家有着同一个梦想,即希望感染性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照顾、感染性疾病能够得到准确的病原学诊断以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然而,现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这些不如意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也体现在观念和意识层面,而后者更应引起广泛关注。曹彬教授希望,每一位感染病学领域的医生都能从本次大会中获益,树立病原学诊断的观念和意识,这将为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历史性进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辰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受邀为本次大会致辞,他指出感染性疾病与各个学科之间都关系密切,经研究越来越多的疾病都与感染相关联,所以感染性疾病将会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对于日常、新发及突发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其水平和应用普及还是相当有限的,而临床上存在的经验性治疗也是很大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不应提倡学科的独立性,面对患者,我们应该从多学科层面充分认识疾病,这对感染这一学科尤为重要。王辰院士指出,此次论坛是一次思想开放的论坛,也是讲究学术、追求学术真谛的论坛,同时希望能够成为激发大家睿智思维的学术论坛。


郭积勇会长

接着,北京医师协会郭积勇会长为大会致辞,首先代表北京医师协会对大会的召开以及京港感染论坛日渐扩大的学术影响力表示祝贺,并表示协会定将大力支持分会学术论坛及会议的举办。同时希望像京港感染论坛这样的学术会议能越办越多,越办越好。


专家合影

开幕式后,进入大会报告部分,首先是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Patrick Murray教授做了题为《临床微生物学现状和未来》的报告。关于实验室的未来,他指出只有能够改善患者诊疗的新的诊断方法才能被接受,诊断实验应在中心型设备上(专业化测试,高通量,检测时间次重要)或床旁设备上(快速检测,影响患者的诊疗决策)进行,中心实验室需要从夜以继日的工作向提高效率和缩短检验报告时间转变。另外,信息学十分重要,需要做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结果传递给正确的人。

香港中文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曾祈殷教授带来有关《门诊患者的抗菌疗法(OPAT)》的报告,分析了香港医院门诊患者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情况,强调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用于抗生素治疗。同时围绕耐药问题做了专题讨论,以后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讨论以制定相应对策。另外特别提出,OPAT的未来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

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Fred Tenover教授以《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为题做了精彩报告,为我们介绍了快速诊断领域正在发生的革新。他指出,感染性疾病快速检测可指导合理用药和感染控制决策,使很多患者从中受益。检测速度还在持续提高中,有些可同时检测更多的病原体,但更多不一定更好。另外Tenover教授还与我们分享了已发表的微生物检测相关研究,这些研究验证了快速检测的经济效益,但每个实验室各不相同,应根据各自的设施确定经济效益。抗生素管理对耐药的传播日益重要,微生物实验室可为管理提供数据,因此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报告专家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杨瑞馥教授做了题为《人体菌群:被精准医学忽略的一个重要器官》的报告,将人体菌群与精准医学两个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从不一样的视角介绍了新的人体菌群概念。肠道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用药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息息相关,杨瑞馥教授呼吁大家不要忽略肠道菌群,应该给予它们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并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菌群调节来守护健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教授带来《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发展:聚力兴业》的报告,指出了虽然当前微生物学技术进步显著,但资源分布不均。临床上微生物送检习惯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树立送检文化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借力而行、顺势而为,以实现实验室和临床的有效沟通。

本届京港感染论坛,处处体现着理论深度、实际高度以及临床实用度,确实致力于畅通交流渠道、搭建沟通平台以及提高感染诊治水平。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获益良多,意犹未尽,“感染病诊疗,你我同参与”,相信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前景会一片大好!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