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方向就失去了理想的存在

中华检验医学网 3983 2015-12-09

作者:刘志国   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2010年,漫长的五年大学,匆匆地滑过了我不经意的眼前。整理了毕业后的行囊,我揉揉惺忪迷茫的睡眼,还不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理想,就跳进了社会这片汪洋大海。我先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那里是一个小县城。仅有着两家医院,其中一家检验科当时正需要人,我就在那落脚了。每天穿上白大褂,下到临床科室去收来十几个血标本和三五个尿标本、便标本,然后用半自动的仪器,去做一些简单的化验项目。在出具报告单时手写上检验结果,再把不同的试验项目的报告单按着纸张的大小分门别类,送回到临床科室。落后的工作条件和同事间毫无上进心的懒散态度,让我悄然失去了青春光彩。难道,我将终此一生的生活在这无风无浪的浅滩里吗?在考虑了很久后,我选择了离开。因为我不想这样毫无斗志的活下去,我要放开我的风帆去寻找我的人生理想的航标。

在我毅然地离开了那个破旧的小县城,来到省城后,面试到一家私立的慈善医院。这里的工作环境还是很好的,科室里配有LIS系统,仪器也都是国产仪器里近几年的新产品,迈瑞的血球分析仪HC2200和生化BS300分析仪,希森美康CA-510凝血分析仪都是全自动的。可是科室里的人员异常紧张,人员流动性极大,我要尽快学习操作这些仪器。但是临床实践的能力很是一般,时常对做出的实验结果模棱两可,拿不定主意怎样去发送报告。后来医院发现了这个问题,就高薪聘请了曾经是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王桂兰老师来当顾问。王老师作为一位资深的检验专家,教会了我很多必要的和宝贵的检验知识,成为我工作以来的第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师。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操作一台机器,维护一台仪器,简单修理一台仪器;每天怎样去做好一次质控,每月怎样去分析一段时间的质控,每几个月回顾总结失控的原因;接待患者的种种技巧,处理标本的面面俱到,审核结果的处处小心。从此我的人生风帆鼓舞飘扬,在无尽的前方依稀有着闪耀的星光。

就在我工作刚满一年时,王老师把我叫到身边,语重心长的问了我一个问题,“小刘,你认为检验科的工作还算适应吗?”当时,我一时发懵,却没有过多的思考。“还行啊,就是你教过我的那些东西吧,也无非就是这些了”她看了看我,没有说什么,笑了笑,示意我看她正在看的一份某单位体检患者送来的分泌物标本。我接过她手中的显微镜,看到低倍镜视野下可见大量成团的白细胞,和一些不太清楚是不是酵母菌样的东西。转换高倍镜后,白细胞已经远远超过30个,那些酵母菌样的东西大小还有点相似却辨不清,在光镜下其实也只是很模糊的看到。“白带常规,III度,BV没事的话,也许就是个炎症。”王老师还是笑了笑,她说“哦,那你跟我过来分析一下”我们来到微生物室,她把手中的刚才那份标本用革兰染色法处理后,放在显微镜下看了下,“来,再看一下”。这次,我看到革兰染色后,一对对相对的小蚕豆般的革兰阴性双球菌。“这是……?”……“性病中的淋球菌”啊!我恍然大悟。“王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经验和细心的观察,再加上不断地学习,去通知妇科医生吧。”后来据说这位患者刚开始并不相信,跑到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去化验,结果证实了这个事实。然后又回到这家私人医院用了药物治疗,后来治好后悄悄地写了封感谢信留给了当初诊断出淋病的那位妇科医生。这一次经历让我对检验医学有了很大的兴趣。在黑暗的夜幕下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爱尔克的灯光,照亮着我无畏探索的勇气。

后来,经过王老师的鼓励和敦促下我考进了一家三甲医院。那里的科室设备都是先进的国外仪器,如OLYMPUS2700/5421/5811、DXI800、ACLTOP、COBAS6000、XE2100等等。科室分门诊、急诊、住院三个部分,多个实验小组,每个实验小组有多个成员,而每个成员肩负不同职责。标本量已不再是过去的几十个,而是几百几千个。每天的报告单也不再是手工传送,全院联网通过HIS系统直接互联。时常会有学术研究,报告会议出现在每周周程上。检验科的工作已不再是光靠操作就能搞定,还要对可疑结果、异常结果、比对结果研究讨论。最终交给组长,科主任决定报告的审核。在这里我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成长。

在工作几年后的今天,回首看看过去的那个选择,这一切似乎都是对的。如果当初没有放弃生活的安逸,没有得到一位名师的指导,没有后来的汗水的拼搏,我将是那个只能看到一块天空的井底之蛙,做出可笑的短见感叹!人生是一只远泊的帆船,没有方向就失去了航行的价值。没有航行的价值,我们又怎样追寻理想的存在。哪怕前途迷茫也要去奋力追击,哪怕崭露微曦也要去珍惜把握,哪怕展翅飞翔也要去直冲云霄。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