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蛋白质水平有助于诊断双相情感障碍

生物360 4182 2015-12-14

双相情感障碍,之前被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包含患者所有活动水平的变化。


不同于正常生活的起起落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经历了人生的最为典型甚至常人不曾体验的高潮和低谷。他们常常出现失眠、思维奔逸和错觉。该病对患者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工作等带来毁灭性打击,甚至最亲密的友情都可以被粉碎。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疗的,但需要准确诊断的确立。该病与其他疾病如如单相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等具有相同点,因此不利于医生确立诊断。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双相情感障碍有4个普遍的临床分类:

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持续至少1周。 患者的攻击性可能非常严重,需要立即住院治疗。间中伴有抑郁发作,持续时间为2周左右;
双相II型障碍:抑郁和轻度躁狂发作。不会完全出现躁狂发作;
不指定双相情感障碍(BP-NOS):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但不属于I或II型;
循环性障碍(躁狂抑郁精神病):轻度躁狂发作和轻度抑郁至少持续2年,但不是典型双相情感障碍表现。

当前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是基于对患者的观察和访谈等得出结论。有时医生会开具脑部扫描和血液检查,但这些检查只是排除其他可能的其他疾病,并不能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出现药物滥用等问题。这可能加剧患者出现的抑郁症状或躁狂症状,使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使诊断更加困难。

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认为该疾病或许与血液中的某项指标有关。为此,他们对288病人的血液样本中272种不同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

参与者被分成双相I型(46人)、双相II型障碍(49人)、单相抑郁症(52人),同时选取无情感障碍(141)的民众作为对照组。

研究小组发现73种蛋白质的含量在四个小组中存在差异,其中6种蛋白质在双相I型障碍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

药物治疗越早开始,治疗效果就越好。更快和更准确的诊断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及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既往研究对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种类及含量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脊液中神经丝蛋白轻链浓度发生改变。其他研究也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脊液c反应蛋白浓度增加。

研究人员认为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这些有助于临床医生确立诊断。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