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管理应当深入社区

北京青年报 4132 2016-05-25

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拐点”早日到来,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和中国卒中学会共同宣布今年5月为中国第一个“胆固醇月”,呼吁全民提高科学预防理念。

伴随分级诊疗的深化推进,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人将在社区实现首诊及后续随访,社区医院将承担起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在内的心血管类疾病病人的慢病管理工作。在此重任之下,提高基层医生的胆固醇管理水平,让胆固醇管理深入基层和社区,才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以高血压为例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合并症致残率、致死率高。据估算,现患高血压患者中接受治疗的约为1.2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患者约为8600万人。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适合分级诊疗基层管理的患者约占60%。

孙教授指出,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每5例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大约5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而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4倍。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关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该同时重视胆固醇的管理,定期化验血脂,及早发现胆固醇异常,从源头抗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孙教授强调,只有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才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