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胡志远教授:聚焦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CTC纳米检测
导读:液体活检技术是近两年医学界的热点领域之一,很多技术团队都聚焦于此,在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里,有这样一种以特异性识别多肽为诱饵,以纳米磁珠为载体,用外加磁场来分离并富集循环肿瘤细胞的技术,它能够在1ml外周血的十几亿个细胞中,准确捕获到仅为个位数的循环肿瘤细胞,并且经临床验证的灵敏度可达90%以上,这就是被称为“肿瘤捕手”的CTC检测技术。今天我们就采访到了肿瘤捕手技术发明人、中科纳泰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志远博士。
上医治未病,肿瘤治疗,预防早筛是关键
转化医学网:我们了解到目前做液体活检的企业,技术应用在早期检查,伴随诊断,疗效评估,监测等几个方向,“肿瘤捕手”项目的价值重在健康人群的筛查还是预后管理?
胡教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据:对比中美日三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美国这一指标高达69%,日本略低,但也达到了66%,而中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还不足40%。(见图1:美中日癌症五年生存率对比)
图1:美中日癌症五年生存率对比
我国肿瘤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那如此悬殊的数据差异,是如何造成?很大原因是公众防癌意识薄弱,这使癌症早期诊断率偏低,直接影响了患者在早期治愈的机会和五年生存期指标。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将晚期癌症的10%的治愈率,经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五年生存期提升到90%以上。
另外大家都知道发达国家人均医疗支出比例很高,以美国举例,目前美国的人均医疗支出,高达7000多美元(报销前)每年,以我们的人口基数去匹配,支出将超出我国的GDP;而加强癌症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不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能减少医疗开支。所以治未病,强调预防和早筛是我们的重点。。
转化医学网:目前和哪些医院在合作,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如何?
胡教授:我们在协和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友谊医院、解放军307医院等开展了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临床试验,总计共1000余例的临床数据,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
比如在友谊医院张澍田院长合作的胃癌早筛项目,通关传统食管镜检验证,我们早癌检出率为86%,这是一个颠覆性数字。而胃癌在早期发现后,通过接受积极治疗后,治愈率可达99%。
又比如在307医院合作的二期三期乳腺癌的筛查项目,检出率高达80%,而可查同类强生的抗体磁珠技术的检测数据,检出率是20%多。
转化医学网:据了解,肿瘤捕手发起了“爱医行动”,旨在关爱广大医生群体,也就是说让医生群体最先感受这项新技术,给我们介绍一下活动进展。
这是一次公益活动;选择从医生群体做起,因为只有临床医生提高自身对于预防医学,以及治未病的观念,切身体会健康管理的益处,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指导患者健康管理,及对早筛的解读。
“爱医行动”是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牵头来做的,在明年年初推出,会先从肿瘤科医师,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开展,再逐步的铺开。
对于精准医疗解读和行业的使命感
转化医学网:自2015年美国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精准医疗马上被拉倒了风口,但是关于精准医疗的概念,关键技术和重点任务是哪些,说法不一。请谈谈您的想法?
从1991年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1999年我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后来到转化医学,现在是精准医学,这是一个主线条,是一脉相承的。精准医学并不局限于技术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医学理念和模式,来改变我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古代战时,兵家常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精准医学医学领域,我们可以说“疾病未现,诊断先行”。随着基因技术和健康理念的发展,医学模式正走向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即“4P”医学模式(4p medical model)。简单来说,现代医学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主动性。预防为上,预测性治疗,个体化诊疗,再到全民参与的层层递进。
4P医学概念由美国四院院士、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创始人Leroy Hood博士提出,他也是在我做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导师。Hood教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的倡导者之一,系统生物学的开拓者。在美国精准医学产业推进和落地中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我们计划的下阶段工作中,计划邀请Hood教授来到国内,以期在国内搭建精准医疗平台构架时取得交流和学习。
结语:在《转》网上,关于“转化医学“有这样的描述,转化医学不是简单的把基础研究成果放到临床来,它还意味着整个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是将预测、预防、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作为将来临床医学发展的方向。关于治未病,疾病早筛,4P医疗模式,也贯穿了整个访谈过程。
精准医学承前启后,希望在优秀的科学家的努力,优秀企业的创新,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中,我们可以在生物和医学这条汇合路上,走快走好,造福人类。
上医治未病,肿瘤治疗,预防早筛是关键
转化医学网:我们了解到目前做液体活检的企业,技术应用在早期检查,伴随诊断,疗效评估,监测等几个方向,“肿瘤捕手”项目的价值重在健康人群的筛查还是预后管理?
胡教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据:对比中美日三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美国这一指标高达69%,日本略低,但也达到了66%,而中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还不足40%。(见图1:美中日癌症五年生存率对比)
图1:美中日癌症五年生存率对比
我国肿瘤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那如此悬殊的数据差异,是如何造成?很大原因是公众防癌意识薄弱,这使癌症早期诊断率偏低,直接影响了患者在早期治愈的机会和五年生存期指标。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将晚期癌症的10%的治愈率,经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五年生存期提升到90%以上。
另外大家都知道发达国家人均医疗支出比例很高,以美国举例,目前美国的人均医疗支出,高达7000多美元(报销前)每年,以我们的人口基数去匹配,支出将超出我国的GDP;而加强癌症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不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能减少医疗开支。所以治未病,强调预防和早筛是我们的重点。。
转化医学网:目前和哪些医院在合作,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如何?
胡教授:我们在协和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友谊医院、解放军307医院等开展了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临床试验,总计共1000余例的临床数据,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
比如在友谊医院张澍田院长合作的胃癌早筛项目,通关传统食管镜检验证,我们早癌检出率为86%,这是一个颠覆性数字。而胃癌在早期发现后,通过接受积极治疗后,治愈率可达99%。
又比如在307医院合作的二期三期乳腺癌的筛查项目,检出率高达80%,而可查同类强生的抗体磁珠技术的检测数据,检出率是20%多。
转化医学网:据了解,肿瘤捕手发起了“爱医行动”,旨在关爱广大医生群体,也就是说让医生群体最先感受这项新技术,给我们介绍一下活动进展。
这是一次公益活动;选择从医生群体做起,因为只有临床医生提高自身对于预防医学,以及治未病的观念,切身体会健康管理的益处,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指导患者健康管理,及对早筛的解读。
“爱医行动”是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牵头来做的,在明年年初推出,会先从肿瘤科医师,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开展,再逐步的铺开。
对于精准医疗解读和行业的使命感
转化医学网:自2015年美国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精准医疗马上被拉倒了风口,但是关于精准医疗的概念,关键技术和重点任务是哪些,说法不一。请谈谈您的想法?
从1991年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1999年我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后来到转化医学,现在是精准医学,这是一个主线条,是一脉相承的。精准医学并不局限于技术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医学理念和模式,来改变我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古代战时,兵家常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精准医学医学领域,我们可以说“疾病未现,诊断先行”。随着基因技术和健康理念的发展,医学模式正走向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即“4P”医学模式(4p medical model)。简单来说,现代医学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主动性。预防为上,预测性治疗,个体化诊疗,再到全民参与的层层递进。
4P医学概念由美国四院院士、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创始人Leroy Hood博士提出,他也是在我做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导师。Hood教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的倡导者之一,系统生物学的开拓者。在美国精准医学产业推进和落地中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我们计划的下阶段工作中,计划邀请Hood教授来到国内,以期在国内搭建精准医疗平台构架时取得交流和学习。
结语:在《转》网上,关于“转化医学“有这样的描述,转化医学不是简单的把基础研究成果放到临床来,它还意味着整个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是将预测、预防、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作为将来临床医学发展的方向。关于治未病,疾病早筛,4P医疗模式,也贯穿了整个访谈过程。
精准医学承前启后,希望在优秀的科学家的努力,优秀企业的创新,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中,我们可以在生物和医学这条汇合路上,走快走好,造福人类。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