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肺癌早诊早筛 加快建立规范诊疗流程

新华网 4141 2017-03-10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王坤朔)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癌症患者429万,死亡人数超过280万。“癌症如此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病致贫、因癌返贫的现象,不单单是医疗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近日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这一目标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抗击癌症的高度重视。

促进肺癌早筛机制常态化 尽早发现“早期肺癌”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肺癌发病人数已达到73.3万,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已上升到61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支修益表示,我国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已经引起了世卫组织和国际抗癌联盟的高度关注,如何提高癌症早诊早治,降低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中国与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我国的肺癌发病及死亡率为何居高不下?

支修益首先分析了肺癌的诱因,他用“五气三霾”来概括:“五气”即烟草烟气污染、室外大气污染、厨房油烟污染、房屋装修带来的室内VOC污染,以及长期爱生闷气;“三霾”指室外的雾霾、室内的烟霾和心理的“阴霾”。支修益说,治理大气污染应该是政府主导,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远离烟草烟雾污染、保持心情愉悦,则可以通过个人行动改善。

由于肺癌起病隐匿,早期周围型肺癌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因此,当许多患者发生胸闷气短、咳嗽不止等异常表现去医院检查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到了晚期。

“肺癌早诊水平不理想,也是导致我国肺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支修益强调,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诊早治,尽早发现“早期肺癌”,达到降低肺癌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标。

据介绍,胸部低剂量螺旋CT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定期的胸部CT筛查,能大大提升肺癌早诊的比例,从而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支修益建议,应加大对常见癌症的筛查力度,针对肺癌高发地区,锁定肺癌高危人群,开展并推广肺癌早诊早治工作。“希望能从国家层面,将肺癌筛查机制常态化。”支修益说。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