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隐血检验背后的科学

新民晚报 4208 2017-08-18

朱家角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蔡红妹

下午3点多,医院检验科窗口来了一位面容消瘦的老先生,他从袋子里取出一个小瓶,很内行地说一定要用两种检验方法来验大便隐血。检验科人员一听还真有点刮目相看了,老先生咋这么“专业”呢?老先生道出了原委:去年社区进行大肠癌筛查,老先生大便隐血阳性,做肠镜检查没发现问题。他不放心又在不同的医院验了几次大便隐血,谁知检查结果一会儿阳性,一会儿阴性。后来他了解到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大便隐血检查方法不同导致的。那么两种方法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大便隐血检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免疫法,就是在大便溶液中插入试纸,当纸条显示“两条杠”即为阳性,提示消化道有微量出血。另一种是化学法,就是在大便上滴加两种试剂,显示蓝绿色为阳性。但化学法的结果容易受食物的影响,容易出现假阳性,而免疫法则不受此干扰。为保证检验的准确性,目前我院检验科是两种方法并用到临床检验中。

大便隐血阳性不单预示着可能得肠道肿瘤或息肉,其他消化道疾病大便隐血检验也会阳性: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疡、痔疮出血等情况。还有服用一些药物可导致胃黏膜出血(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钩虫病患者也可以出现大便隐血阳性。通过了解我们得知老先生患有胃溃疡,由于胃溃疡的出血症状往往出现间断性,因而会导致大便隐血检验结果时阴时阳。在我们的耐心解释下老先生消除了疑虑。

近几年上海市政府在社区居民中启动大肠癌筛查服务,以期早发现,早治疗。粪便隐血试验是经国内外验证有效的大肠癌筛查方法,但为了避免检验结果假阳性,做大便隐血检查之前居民们要少吃含叶绿素多的蔬菜、肉类和动物肝脏及含铁药物。一旦筛查结果为阳性,提示该居民的粪便中有少量的血液存在,这时需要去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原因。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