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康30.3亿“卖身”事件尘埃落定
9月27日晚间公告,美年大健康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美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经批准其在境外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拟出资2,200万美元认购艾迪康控股有限公司5%的股份,PK掉华大,安图,中信,金域、复星、百汇医疗等众多机构,艾迪康的整体估值为4.4亿美元,按照今日汇率,折合人民币30.3亿,似乎稍低于预期。
艾迪康创立于2004年,是全国跨地区连锁经营的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在中国拥有20个试验室。该公司网站显示,该公司的试验室为超过1.5万名医生和医院提供诊断检测,并为很多制药公司提供临床试验。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分析显示,中国的独立临床试验室服务市场将在未来5年内保持至少30%的增长率。艾迪康2017年营收14.1亿,净利润5663万人民币,PE 53倍,其主要业务模式为在中国境内提供医学检验服务,检测服务包括病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诊断学、微生物学、微量元素和药物临床试验的检验检测。
公司投资艾迪康是看好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以及艾迪康过硬的综合实力,同时对于提升公司健康体检的检验质量标准,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方检验国内外发展概况
首先独立实验室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行,因为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资质审核:必须是医疗机构,是医院的细分行业,但和医院的运行模式有所区别,主要在于独立实验室应用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在08年以前,行业发展很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的政策壁垒。08年以后,行业基本放开。
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从市场格局来看,在国外是一个成熟的行业,美国已经达到35%-40%的市场份额。过去我们讲医学检验、化验只是在医院看,在美国约有近40%的检验在独立实验室完成,60%在医院的附属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完成。独立实验室份额在德国达到60%,在日本已达到67%,在中国,目前仅达到5%。
国内目前独立实验室的检验项目已经达到1600多项,一些大的实验室,例如金域检验,已经达到2000项。国外的独立检验实验室可以达到4000项左右,中外医学检测项目为临床服务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一方面是技术的滞后,另一方面是政策的限制。在美国这个行业起步很早,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行业的运作,检验科开始承接检验的外包服务。
在五、六十年代时,这个行业开始诞生。美国的两大巨头Quest诞生于1967年,Labcorp诞生于1969年。近几年,Quest前期发展非常迅速,近十年达到60亿美金的收入,去年达到80亿美金。但是近五年的发展速度不是很快,-5%—5%之间徘徊,有时候甚至下降或增加。Labcorp的增速非常快,已经快接近Quest,目前美国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独立实验室在中国的时间很短,94-04年是企业的初探时期。
但是当时无论是商业环境还是医疗环境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前面十年都是在慢慢发展,04年艾迪康开创了行业的第一个连锁,所以04到12年时,行业前几大实验室在全国扩张得非常快。2012年,全国约有100家独立实验室,主要以金域、艾迪康、迪安的连锁经营模式为主。同时,第三方诊断销售规模从2006年的1.7亿增长到2010年12亿。
医改大背景下催生的行业快速发展
为何说这个行业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们从中国的行业政策、经济政策来看,前一段时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的会议上提出要促进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包括医疗资源的下沉、医保控费、禁止公立医院的过度扩张。过去的三甲医院都是比较病床的数量,目前却要禁止三甲医院过度扩张。所以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和运营效率,而不是盲目比较病床规模。
特别是2013年10月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八大任务、六大举措,其中一条就是专门讲独立医学实验室,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第一次上升到国务院的政策层面,所以从2013年至今增加很多实验室,仅浦东的医学实验室就达到十几家,这些都是资本在推动的。
第三方检验存在着如下优势
资源共享,规模优势,可以降低其成本,且其机制灵活,可以快速引进新的检测项目,诊断行业受到国家政策限制比较多,所以医院在这个体制之下有许多新技术无法快速开展,只能通过外包的方式,这就是第三方实验室的优势。
说完了驱动因素及优势,我们再看看这个行业的规模,2014年中国IVD行业规模大约360亿,2015年在400亿左右,从这个进行推算,对检验行业讲,检测试剂成本占检验收入的25%左右,以此计算整个中国的检验市场在1600亿左右,如果未来10年第三方检验能占到诊断行业的10%到20%,则将具备超过500亿的市场规模。因为整个行业还在不断发展,国家还有很多政策让第三方检验行业能够扩大自己的规模、增加自己的收入,现在的转变不仅仅在于医院检验项目的外包,医院的外包业务在未来占的比重可能不是很大,但整个检验行业占医疗市场的比重会进一步变大;比如现在的保险,为了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可能会提供检验的服务,甚至包括高端的基因检测。所以对这个行业未来超过500亿的市场规模还是有信心的。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行业的发展会从四个方面进行:
未来发展趋势一:“四化”:首先是规模化,如艾迪康,是通过连锁规模化的方式进行渠道拓展。其次是专科化,即基于某一种核心技术进行发展,像华大基因,上海宝藤等,这些公司是向专科化进行发展的。此外是平台化,金域检验,迪安诊断等,会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建立平台化优势。最后是信息化,例如麦克奥迪,华夏病理,达安临检等,是基于信息化进行新的探索,麦克奥迪想做远程病理诊断,达安临检做社区的慢病管理,当然信息化在每家公司都会应用,而这几家是会基于此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所以这个行业未来会通过规模化,专科化,平台化和信息化的竞争力来拓展企业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二:1、省级中心化实验室向地市级实验室下沉发展先前所有连锁集团的业务基本上都以省级中心实验室为主来进行,在每个省的布局都是在省会建立中心实验室。但从去年开始,如金域检验,迪安诊断已经向区域化实验室、地级城市进行下沉。2、连锁集团的实验室会和某一区域的实验室并存,现在连锁实验室会对全国区域或某一省进行覆盖,但在某一省、一市,甚至一县,还会有区域实验室的存在,例如宁波美康就是一个区域实验室;江苏有许多这样区域实验室,例如常熟、张家港、太仓等等。3、综合大型中心实验室会和单一专业技术小型实验室并存,例如金域检验、迪安诊断和苏州科诺。4、大型民营实验室和区域中心实验室并存,例如金域检验和医联体中心实验室的并存,宁波病理诊断中心就是典型的医联体模式。5、资本的推动会促进行业的并购、整合,这个行业主要是迪安和达安这两家是上市公司,迪安最近动作较多,例如与浙江美生合作,与北京执信医疗合作,更多的是整合其业务模式和平台,迪安现在是在建立“检验服务——产品销售——健康管理”的生态圈。
未来发展趋势三:互联网的发展会促进传统医检产业模式的升级,从现在的B2B走向B2C,O2O的模式,例如迪安、华大基因和金域都在进行探索,现在大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检,即自己取材;像酒精耐量测试等,在网上可以买到相应产品。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国外独立实验室会以多种方式切入国内医疗市场,如日本BML已经在上海布局,美国梅奥诊所和康圣达合作等等。传统的单一医学检验外包模式发展为“检验”模式,即在传统检验服务外包基础上,打造更大的生态平台,增加了托管,共建,集约化采购,信息化输出,大数据共享的延伸服务,使医院的粘性更好,即未来医院与好的实验室合作后会很难脱离它,所以现在许多小型实验室在未来都会被大型实验室所并购,这种情况在国外也是一样的。
未来发展趋势四:对于冷链物流的构建。独立实验室的一个问题是要及时地把样本拿回来,所以冷链物流的发展会催生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据说迪安诊断在建设自己的冷链物流,甚至要独立发展。国外独立实验室的70%样本是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的,但目前国内的实验室样本还是需要自己来运输。
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第一是政策,政策近几年为整个行业带来许多利好的消息,但因为国家大的政治背景的影响,地方也不能轻举妄动,现在政府办事表面上态度更好,但其实效率更低了。所以政策支持在地方落地时会有很多阻碍,地方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政策的不确定性会给大型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性,虽然大的方向没有问题,但在执行过程中有许多阻力。
第二是技术会催生整个行业的发展,但中国有很多限制技术发展的政策,中国现在所有的检测必须在国家卫计委的检验检测目录中,而目录总共只有1500项,而金域等公司已经超出这个数目,这一点中国与美国不同。
第三是规模效应的影响,很多小型实验室要么寻找新技术,要么打价格战,价格战会影响行业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利润率。
第四是质量,虽然国家支持,但这个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单靠商业模式进行运作是不行的,会出大的问题,很多小的实验室检测质量并不突出。在这方面金域检验质量做的比较好,当然对应成本也比较高,一方面是探索性创新成本,另一方面就是为保障质量而牺牲掉了部分利润。
第五是标准化和人才,因为行业发展时间短,没有培养出太多人才,金域、迪安目前比较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还有几点会影响到行业的长期发展:
第一,成本控制水平,未来行业价格会降至比较低的水平,医院很难做到,因为规模化、成本控制、自动化等会将成本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像达安,迪安,艾迪康,除了检验服务外,还会发展其上游产业,也可以降低成本,这些都是医院无法做到的,所以医院未来会慢慢放出这一块业务。
第二,是否有卓越的运营能力,因为行业发展,医院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如何能满足各种检验项目的需求并整合各类资源,需要很高的运营管理水平。
第三,市场布局。随着国家政治、商业文明的进步,医学独立实验室、厂家和医院的关系会从强关系走向弱关系,不再像过去一样靠跟某个院长、主任关系好来做业务。比如最近润达做集约化采购,显然不可能通过认识所有的医院院长和检验科主任来达成业务。它必须有卓越运营的能力。从不透明走向相对透明,这是独立实验室走向成熟的比如趋势。此外,互联网的发展打通了中间环节,把桌面下的东西摆到桌面上。未来只靠关系是很难的。这个行业到目前为止主要是以拜访销售为主,还是比较低级的,都是靠业务员来完成,但由于上面因素的改变,现在已经从拜访销售改为招投标,特别是华东地区非常明显,而且很快在未来一两年会漫延到全国。这是一个趋势。不论迪安、金域、达安都在营销模式的探索上做了很多动作,以完全改变过去传统的销售模式。未来考验的是平台和垂直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要么是平台做得大、做得好,要么是某个细分领域能够向纵深处突破,具备较强的垂直服务能力。这些就是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要素。
来源:仪器信息网、益盟操盘手
整理:体外诊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