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检验视界网 4254 2019-08-26

摘要

 

2型糖尿病(T2DM)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血糖达标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糖化血红蛋白是目前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多数糖尿病指南推荐一般成人 T2DM 患者的 HbA1c 目标值为<7%,但最近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将一般成人非孕期 T2DM 患者的 HbA1c 目标值定在 7%-8%,引起广泛的讨论。

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主任委员赵家军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联合牵头组织专家在 2011 年发布的《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基础上,对相关临床证据进行了分析梳理,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糖尿病学组组长洪天配教授和上海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青教授执笔,形成《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下简称《共识》)。

 

《共识》推荐,大多数成人 T2DM 患者的 HbA1c 控制目标为<7%。HbA1c 控制目标的设定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及药物副作用风险等实施分层管理,如患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不合并心血管疾病、使用的降糖药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推荐的 HbA1c 控制目标为 ≤ 6.5%。《共识》还分别对已有 CVD 或 CVD 极高危、老年、低血糖高危、妊娠期、CKD 及医疗条件有限等情况的 T2DM 患者的 HbA1c 目标值进行了推荐。

 

相较 2011 年的《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 HbA1c 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2019 版《共识》基于最新循证证据,新增了针对处于单药、联合或胰岛素治疗阶段以及具有不同特征的患者的个性化达标策略。《共识》建议,将 HbA1c 水平作为选择降糖药物的依据之一,如患者目前的 HbA1c 水平与其目标值的差值 ≥ 1% 时,宜考虑选择降糖能力较强的药物。二甲双胍仍是 T2DM 患者的首选单药治疗药物;当二甲双胍存在禁忌证或不能耐受时,如 HbA1c 在 7%~8% 之间,可优先考虑α-糖苷酶抑制剂(AGI),如 HbA1c ≥ 8%,可优先考虑降糖能力较强的磺脲类药物等胰岛素促泌剂。联合治疗时,对于不合并 ASCVD、HF 或 CKD 的 T2DM 患者,如 HbA1c ≥ 8%,可联合降糖能力较强的药物以提高达标率。

 

《共识》还对备受关注的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做出了回应。2019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公布的利格列汀对比格列美脲应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AROLINA)显示,与利格列汀相比,格列美脲并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成为首个具有心血管安全性评估证据的磺脲类药物。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该研究的结果不能推及其他的磺脲类药物。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要因人而异。降糖药物治疗是 T2DM 患者实现 HbA1c 控制达标的有效手段,应综合考虑患者并发症或合并症、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影响、治疗费用等因素,并预估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选择合理的降糖药物。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