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卫健委首次将核酸检测纳入医院考核,推荐混合筛检进行初筛
6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核酸检测工作,从以下方面做出明确安排并提出要求。
八类人群“应检尽检”
《实施意见》首先明确将八类人群列入“应检尽检”范围,并指出各地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检测能力动态调整检测策略和人群范围。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包括:
1.密切接触者;
2.境外入境人员;
3.发热门诊患者;
4.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
5.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6.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
7.监所工作人员;
8.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同时,对于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和动态调整优先检测人群,动态调整常态化防控措施和动态推进应检尽检。
推荐混检进行初筛
《实施意见》提出进行较大规模人群检测时,可采用将5至10份标本混检进行初筛的方法,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武汉作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大规模全民核酸检测的城市,最早采用标本混合筛检进行初筛,10天内共检测了近990万人,检出无症状感染者共300人,无一例转确诊。
如何保证大规模核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6月2日,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104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十天大会战”采用单检和混检结合的方式,混检单次不超过5个样本合并检测。通过统一标准和工作流程,人员集中统一培训要求,强化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和评估以及规范抽样复测等手段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
强化对混样检测的质量控制,放宽混合样本阳性限值,即混合样本中一旦检出Ct值,均视为可疑阳性,对其所对应的单样本进行逐一重测复核。同时,市临床检验中心对各检测机构进行抽样复核,共抽取样本35961份,未发现前后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继武汉之后全国第二个进行全民核酸检测的城市。
6月8日下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近期牡丹江市全民核酸大排查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会上,牡丹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文力通报了检测情况:7天时间(6月1日-6月7日)完成了(牡丹江)市区658772人的核酸检测,筛查出19名无症状感染者,阳性检出率0.288/万。
核酸检测工作纳入医院业务考核
《实施意见》对于各级实验室新冠病毒检测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施意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要加强三级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县(区)级及以上疾控机构、海关及有条件的县医院实验室建设,使其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能力。
同步加强其他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实验室建设,使其逐步达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条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施意见》要求卫生健康部门公布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名单,指定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海关、社会检测机构为“应检尽检”人群提供检测服务,指定医疗机构、社会检测机构为“愿检尽检”人群提供检测服务。加强对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的监管,将检测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考核内容,收集检测相关信息并上报上级卫生健康部门。
对于检测结果,《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要及时将检测结果信息共享到“健康码”数据库,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各地区核酸检测相关信息互认共享,在全国一体化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及入境人员版统一标注。也就是说,核酸检测结果将与个人健康码绑定,信息共享,全国范围内互认。
实验室室内、室间质评常态化
《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实验室加强能力建设标准体系认证和实验室室内质控,常态化接受国家级或省级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检测机构分批参加室间质评,保证每家机构每年至少参加1次室间质评并合格。检测结果质量问题突出的,或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的,不得开展核酸检测。
检测机构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操作流程,妥善处置剩余生物样本,做好样本使用、保存、上送与销毁工作。
加强人员规范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省市级疾控机构、临检中心、海关全面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实验室人员数量质量需求。做到采样人员熟练掌握鼻咽拭子、咽拭子等规范采集方法,实验室检测人员熟练掌握标本处理、相关试剂使用和检测方法,减少技术操作问题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的影响,实现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实验室检测等各个环节全流程规范化操作。
明确经费和政策支持
在费用和政策支持上,《实施意见》也给出了明确的做法。
首先要求各地研究制定快速提升检测能力的相关政策,调动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参与到检测工作中来。其次,对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海关实验室建设和检测设备的配备予以经费支持。省级医保部门及时按程序将核酸检测项目及相关耗材纳入本省医疗保障诊疗项目目录。省级物价部门制定本省域内统一执行的收费标准。具备条件的地区,将检测试剂和耗材纳入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范围并简化招标采购程序。
《实施意见》也再次明确,“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来源:检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