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除「肿瘤大夫张煜」,一代打假网红名医退场

检验视界网 2022-02-26

不知道大家对如下这则新闻,还有没有印象:



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描述,一位胃癌肝转移的患者在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过程中,被该院普外科一医生「蓄意诱骗治疗」,导致「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家属花费了常规治疗10倍以上」。
国家卫健委回应:治疗过程基本符合规范
张煜医生再度发声:请求和专家团对陆巍医生事件公开辩论。
处理结果:陆巍医生暂停执业半年


一战成名,张煜大夫成为无数网友心目中的“揭黑英雄”,并因此拥有了大批忠实的拥护者。而近期他将目光转向了三年前影响力颇高的“聊城假药案”(点击回顾:聊城“假药门”进展:陈医生将起诉患者家属;事件蝴蝶效应加剧!),并与烧伤超人阿宝在某平台进行了漫长的举证、辩论,包括但不限于假意道歉诱导对方发言、提出赔偿占据道德高地……行径愈发失控,反复横跳,引导舆论。
狂热网友的支持,正义感的满足,舆论制高点的傲慢,都让他被迫成为了所谓“救世主”。直到2月25日,一封解聘通知放到了他手上。

图 | 微博 肿瘤内科张煜医生

如下为微博原文:

自此一代网红癌医退场。而我们也想问句:为什么?

医生身份走网红路线,赢了民心,失了职德
张煜大夫打从一开始的主战场就是微博(也有知乎,但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拉开“为民请命”的序幕,再通过质疑名医(陆巍)及权威(卫健委及专家团)来树立人设。
此时举证尚且有凭有据,对“超指南用药”的质疑尚且值得推敲,但从与烧伤大夫阿宝开始漫长辩论之后,一切变了味。
在对患者病历了解不完整甚至片面的基础上,“抠字眼”上纲上线。学医的都知道,对于外院的治疗方案一定要谨慎提出异见。因为没有切身地参与进患者的诊疗,会产生很大的信息差。张大夫以“过度医疗”为出发点,本意是好,但大字报式请愿,忽视科学竖立场,难获得同行认可。
且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多次公开使用未打码病历,作为一名主治大夫,不该。

超指南用药?过度医疗?
超指南用药一直是悬在很多大夫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即使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也很难在日常开单中灵活运用。且因相关药物通常较为昂贵,很容易就被扣上过度医疗的帽子。
这让我想到我国目前正进行的一项医疗改革,即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让人人都能看上病),并鼓励创办特色私立医院(让有条件的寻求看好病的可能)。在未来,患者“无药可治”的时候,可以自主前往私立医院,花更高的代价寻求一线生机。

张煜大夫失去了医生身份,自然不能带着“网红癌医”的名头继续活跃在网络上。想要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回归,恐怕得先应付上海陆巍医生的起诉吧!



编辑:骆秉涵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