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晨会”,我们都干了点啥?

作者:郭小兵   2022-04-17

  纵观临床各科室,每天均会有晨会交班,汇报病人情况、安排科室工作事宜;影像学科,每天会有阅片会诊,讨论疑难病例、提升读片综合水平。

那么,作为科室一项基本的工作制度,检验“晨会”都会安排哪些内容?如何才能真正发挥“晨会”的作用呢?我们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与同仁分享体会。

业务总结晨会的永恒主题

大家把发现的问题一起提出来,并分享一下自己的处理问题的心得体会,让大家把关,抑或在同仁间推广交流,是部门乃至科室解决问题,提高业务水平的主要举措。
免疫室王老师针对一例乙肝五项假阳性结果进行了剖析。因患者酶免法检测结果为大三阳,但检测数值均接近临界值,高年资的老师觉得可疑,于是采取电化学发光法进行了复检,发现结果均为阴性。后经查阅病史,发现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体内高效价的风湿因子,造成结果的假阳性。经“晨会”分享,大家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化验检测有了新的认识。

工作安排晨会的必备内容
随着专业的不断细分,各部门的工作岗位设置逐步完善。既要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又要不断地培养新人,锻炼队伍,所以针对工作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人员岗位,科学安排岗位内涵,是“晨会”上重要工作之一。
门化是我们科当前岗位设置最多的部门,涵盖基础检验、出凝血检验、血液学检验等三个专业的多个工作岗位,而人员流动性大,且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随时部门需要支援,故工作岗位合并、拆分,人员顶岗、补岗现象极为常见。因此,“晨会”的举行便显得极为重要与必要了。

落地病案分析,培植实验诊断能力
作为一家较大的综合性医院,我们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每日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万千,涉及各个科室、各类疾病。在为患者化验服务过程中,我们只要及时总结,认真分析,就可以完善疾病实验诊断流程,建立疾病疗效评估的实验指标体系。在每日/周的“晨会”上,不断探讨、分享典型案例,每位同仁都会不断积累实验诊断经验,为日后参与临床会诊奠定基础。
急诊化验室孙老师在某急查血常规结果中,发现患者血小板减少,后经补充试验,查阅病历,完成了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自身免疫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鉴别诊断。经晨会分享后,大家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有了深入的认识。

发力科学研究,引领学科发展
医院做大,在于发展规模;医院做强,在于科学研究。对于我们检验科室来讲,也是这样。伴随着科室规模的日益扩大,科学研究已成为部门发展的主题。同时,我们也具有了发展科研的基础,高学历人才不断地补充到科室团队,各种患者检查、化验资料业已形成极大地数据库,越来越多的同仁乐于参与到科研中来。于是,“晨会”便会成为我们介绍学科前沿,汇报研究进展的课堂。
免疫室的潘博士在一次晨会交流中,就为我们针对川崎病的诊疗研究进展,做了深入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当前川崎病诊断的实验室化验指标,对于未来的更加特异、更加灵敏的技术、标志物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现场举证说法,强化质控理念
检验结果的精准,是患者、临床医护对我们认可的关键点,也是我们检验界赖以生存的根本。而保证结果精准,关键在于质量控制。“晨会”交班,多在部门内部进行,非常方便我们以实例诠释质量控制。
在诸多专业门类中,最为成熟且实施持之有效的就是生化专业。除了常规性的设备检定、项目性能验证及室间质评、室内质控举措外,我们生化组长王老师会每次的“晨会”上,针对近期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剖析解决。为何假性增高,为何精密度下降,为何屡屡出现极度异常值等等。
现场观察标本状态、调出相关结果、核查质控数据,对于误差实行精准分析,大家均会受益匪浅,质控理念加强,质控效果提升,检验结果更加与临床相符。

维系情感纽带,构建和谐氛围
当今社会节奏快,人与人之间交流少,人际关系远不如既往的密切。即便是同一部门,因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时间段不同,同仁之间很难缔结亲密、融洽的情感,这对于打造科室团队,构建和谐的科室氛围是不利的。而举行“晨会”无形之中会把大家联系起来,大家面对面交流,一同学习,共同进步,业务提升的同时,友谊也会逐步深厚起来。

实施“晨会”制度贵在坚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晨会”制度在我们这里的确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大家的业务水平、诊断能力以及团队意识都较以往大幅度提升。
但是我们的体验是,一是要确保效果,“晨会”务必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是“晨会”当中,要群策群力、人人参与。这样每个人都会投入、分享经验,大家都会取长补短。
若只是班组长发言讲解,那么就成为安排工作或者是部门开会了,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编辑:骆秉涵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