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我们一起 | 吉林省各市州实现社会面清零,敬检验人!

吉林卫健委、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协和医院说 4252 2022-04-20

4月14日,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45天的艰苦鏖战、奋力冲刺,通过对最新一轮长春市核酸检测结果综合研判,判定4月13日长春市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有感染者报告的白城市、辽源市、梅河口市新增感染者均为隔离管控人员,四平市已连续多日没有新增病例。

至此,吉林省各市州均实现了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目标

而这阶段性成功的背后是一场吉林医疗队伍&外省医疗队伍的双向奔赴。


吉林乌拉的自救

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的城市”。地跨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松花江五大水系。而在这片白山松水之间,吉林开始了他的自救。

地点吉林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

吉林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由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主管负责,同时还有市内九家医院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而王乐是这一团队当之无愧的主心骨。

全民核酸任务从两天一次到一天一次,数十轮下来,精神高度紧张、高强度的工作早已使王乐脱了一层皮。基地检测工作没有具体时间,标本随来随检,全部检完才能休息。而王乐往往等所有人休息了之后他才会去休息。

图 王乐在吉林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实验室内核对标本数据

因为他心里清楚,疫情紧张,工作刻不容缓。

每天一百多通电话,无数次的沟通协调,这是王乐除了核酸检验任务,必须要做的工作。几天下来王乐嗓子就已经哑到说不出来话。休息时间只能挤挤工作间隙,一天睡三四个小时竟已成常态。

团队中很多人都只是二十出头的年岁,多数还是家里的孩子,他们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六七个小时,近距离接触阳性标本,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使命当前无一人退缩。

王乐看着他们带有勒痕疲惫的面庞,也是心疼的曾几度落泪,能做的就是要尽全力保障他们的安全,一声声的问询,一遍遍的叮嘱。

因为他知道,在任务结束后,要将队员们完好无损地交还给他们的父母亲人。  

时至今日,王乐仍在吉林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奋战着。他在尽己所能无愧于肩上的责任,无愧于心中的信仰,更无愧于江城的百姓。真真正正地做一名经得起“检验”的检验人。

从3月3日截止至今,吉林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已经完成单采、10混1、20混1标本检测333538管。而这,是无数吉林市检验人的努力 。  


协和春风逆寒流而上

寒意未退,但林杨的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3月31日8时,她和北京协和医院的队员们带着“重型装备”奔赴长春市方舱实验室

一车车、一箱箱、一趟趟……明确各自任务,迅速开展工作:车上卸货、传递分配、点数清算,环环相扣,不容疏漏。大家就只有一个想法:“快点,快点,再快点。”

不到4小时,北京协和医院核酸检测国家公共实验室设备率先安装并调试运行完毕,随时可迎接标本检测。

“协和速度”的初现。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诊疗中心副主任、《临床实验室》责任主编林杨心里也有底。

图 队员们在方舱实验室前合影


4月1日,协和方舱实验室正式启用。从18时接到首批样本开始,一直到2日凌晨3时,第一批上岗的队员们不间断作业,完成了整个医疗点的六成工作量。

4月4日,清明假期第二天,协和医疗队依然在连轴转地工作,并迎来了启用以来最大一波样本量。接收样本的“第一棒”队员们一头扎进了检测室。而接力战的“第二棒”无缝衔接、分秒必争,奋斗到凌晨2点。等到“第三棒”冲刺的队员完成最后一份检测,已是5日的凌晨5点半。

图 日“落”而作,日“出”而息,这是很多队员的常态,而“比心”也成为他们最常用的“交接棒”

4月7日,医疗点标本检测量首次破万,协和医疗队独立完成其中4000余管标本检测。自方舱实验室启用以来,协和医疗队主动承担了最多的检测任务。检验科主任助理肖盟笑称:“任务要靠抢”。

直面困难、勇于拼搏,这就是伟大抗疫精神在抗疫一线的生动诠释。


抱团取暖检验人

在检验人冲锋在防疫一线时,在外界给他们崇高赞美时,检验人们的老师却在后方辗转难眠。崔老师写到:

最初的不安是奥密克戊传染性极强,担心日夜来程的下方舱检查、培训和进仓与病人按触、脱换防护服以及乘车期间防护不到位,加上黑白频倒的轮转值班导致的体力不支、抵抗力下降受到病薄的侵袋,祈裤着你们平安!

当得知你们严格的避守採作流程、己习惯于娴熟流畅的方舱工作、顺利度过防护这一关后,却仍然坐卧不安。

一日三餐的每一顿饭,当老师坐在餐桌前,总会发愣片刻:老师的餐食虽不那么丰盛,可哪怕是一碗清淡的汤,也是热乎的、可口的,饱饱的,可学生们呢?你们在用餐时段,要么正安着防护服在方舱,要么饭还没有送到,饿着肚子在等待,或许正在吃饭,但一定是冰冷的、不和口味的饭菜,或许也吃不饱。

每到晚上躺在味上淮备入睡的时候,眼前总会想象着你们忙碌的状态:或在舱里、或在去方舱的车上,或在写病历、或在按防护要求洗衣、洗漱,也许己经入睡,可老师的睡眠铺垫是温暖的,可以用电褥子或电热宝把被窝变暖,而你们的铺垫却是冰冷的、硬硬的。

风险、劳累、身心压力重重的压在了老师心爱的人身上,而老师却没能亲自去前线,想到这些,老师会彻夜不眠,常常独自流泪、白责……

早上醒来,当拉开窗帘,享受清晨第一缕阳光、呼吸清晨新鲜空气的时候,又在想,前线的学生们怎么样了?是拖者疲意的身体、饿者肚子、面容憔悴在回住宿的路上?还是正在方舱忙碌?


虽然打在我们身上的光不多,但仍值得骄傲。在后方值守的全体检验人,在殷殷期盼着你们归来!


编辑:骆秉涵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