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检验新技术的中国发明者,会是下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这让屠呦呦的贡献更为人所知,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顶级大奖,该奖项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卢煜明——无创产前诊断之父
卢煜明教授在1997年和1998年的工作中发现母体血液中存在着胎儿的游离DNA。基于这些早期发现,卢煜明教授展开了一系列前沿工作来研究这些胎儿游离DNA的特性,证明了使用胎儿游离DNA来诊断遗传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实际性,卢教授的工作最终使得利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来定量测量胎儿DNA的方法用于唐氏综合症检测。
这种无创产前检测已用于90多个国家。仅在中国,每年就有超过一百万孕妇接受这项测试。这个革命性的方法为全球无数的孕妇提供了无创产前诊断。
除了今年的拉斯克奖,此前卢煜明教授还获得了多项科学大奖,包括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2016年引文桂冠奖、2021年科学突破奖。因此,也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热门候选人。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