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凝血与止血发展论坛{武汉站}在武汉召开。本次论坛由白求恩检验分会凝血与止血专委会(学组)主办,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作为凝血与止血领域的重要学术活动,会议以“凝血与止血检测发展”为主题,涵盖心血管、血栓栓塞、重症监护、凝血检测、止血与出血性疾病等学术内容,邀请了该领域知名专家进行大会报告和学术交流,共襄此次凝血与止血盛会。
出席会议的重要嘉宾有武汉亚心总医院血栓止血实验室副主任杨军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刘晓辉博士、武汉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汤兆明博士、江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伍柏青主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唐宁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副主任童永清博士、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廖生俊博士、恩施民大医院检验科周发为主任、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邢辉硕士、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凝血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学组)主任委员门剑龙、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凝血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学组)副主任委员葛安山、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凝血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学组)秘书长曹飞、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凝血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邱剑峰,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检验同仁。大会开始,凝血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学组)主任委员门剑龙教授通过线上视频方式的发表致辞:“企业界在新的形式下更应该和学术产业界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国产优秀企业不断的在医疗IVD领域展露头角用更好的凝血检测产品为我们的临床提供支撑。新的时代下,我们要弘扬白求恩精神、我们要共同努力,我们要相互的融合协作交织在一起,促进我们医疗检验领域不断向前发展!”并预祝凝血与止血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门剑龙
在由杨军教授主持、刘晓辉博士讲解的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识别及处理策略中》,强调了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主要原因: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由药物引发的血小板减少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很难判断嫌疑药物,由于检测手段不足,所以在临床应对血小板减少必须要遵循:①识别血小板减少原因是治疗关键 ;②血小板动态变化是查找原因的方向标;③正确把握血小板输注指征。为临床诊断由于药物引发血小板减少造成的迷惑指引了方向。

杨军(左) 刘晓辉(右)
由邢辉硕士主持、汤兆明博士讲解的凝血酶/纤溶酶生成试验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中表明:脓毒症的出凝血异常存在一定的异质性;T/PGA试验可描述脓毒症凝血异常,为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提供有用信息;凝血酶生成试验对脓毒症抗凝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监测作用;纤溶酶生成试验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以帮助认识其应用价值。
邢辉(左) 汤兆明(右)
白研会凝血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众驰伟业临床部经理邱剑峰根据后疫情时代凝血实验室现状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众驰凝血解决方案,对全场景应用、成本控制、检测质量、检测效率四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邱剑峰
由童永清博士主持,伍柏青主任讲解的凝血因子及抑制物检测课题中强调了在凝血因子及抑制物检测中,需兼顾效益和质量,质量保证必须居首位,凝血试验从常规筛选发展到诊断试验,不断的进行优化(定标曲线设置、凝血试剂选择、凝血标本管理)揭示了常规凝血结果异常本质,精准诊断临床疑难出血性疾病,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诊疗活动(PK试验、凝血因子缺乏患者手术、遗传性和获得性凝血病鉴别)。
童永清(左) 伍柏青(右)
在周发为主任主持,唐宁教授讲解的出凝血疑难案例分析2022课题中,通过10个案例分析,针对疑难狼疮抗凝物检测结果的处置、主动脉瘤凝血异常的原因鉴别、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风险评估等问题做出分析并加以解读,使得听众受益匪浅。
周发为(左) 唐宁(右)
最后,在廖生俊博士主持的讨论环节当中,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美好画卷在学术交流中徐徐展开,从理论到实践、从临床到检验,多位专家在此交流,交换经验不断进步,推动了凝血与止血事业的新发展!
廖生俊(左上)
奔赴千里只为一席盛会,全力以赴只为精彩绽放。此次论坛学术内容兼具前沿性与实用性,辐射广泛全面。会议秉承初心,以学术交流为支点,凝血与止血发展论坛为全国凝血与止血事业的发展再次注入了澎湃动能。内化于心,方能外践于形。凝血与止血专委会(学组)与全国同道携手共进、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砥砺前行,谱写我国凝血与止血事业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