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检验人,在顶级医院进修的感言

作者:冯旭莉  浙江省中医院检验科 2023-07-18

根据浙江省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新进输血科(血库)从业人员岗位的执业要求,我选择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输血科作为技能培训基地。一个月的规培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书中和以往经历中所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也让我对输血这门专业有了新的定义,邵逸夫输血科的老师们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输血经验激励着我去提升自我、充实自我。2022年7月19日6点20分,“叮铃铃”的闹钟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今天是我在邵逸夫输血科学习的第一天,一路上我怀揣着紧张却期待的心情来到科室。宋铁军老师和张盈老师仔细介绍了科室的情况和输血流程,王英剑老师指出了我此次规培学习的内容和侧重点。我感觉内心瞬间平静了许多,也有了清晰的学习方向与目标。规培期间,我学习了ABO、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规范化操作。

血型是最重要的,是万万不能错的。微柱凝胶卡式法自动化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中,我享受着其带来的简便,却忽略了金标准——试管法,这看似简单,实则有许多门道和注意点。首先,操作步骤要规范,例如配制红细胞悬液浓度3%~5%,用滴管滴加的每一滴保证50μl量,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也有规定,离心后先观察是否溶血,最关键的是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细胞扣从试管底部脱离时的凝集强度。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还要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保证重复性。会操作不会判读结果等于白干,我之前对于凝集强度的判读属于是模棱两可,没有正确的理论支持,王英剑老师带领我重新学习了血型鉴定凝集强度的判断以及正常血型的判断标准,在我脑海里树立了一个观念:当血型结果反应强度未达到正常判断标准时,应该进入疑难血型鉴定流程。

我清晰记得和张老师碰到一例正定型抗-B 4(+)反定型与A cell反应弱的案例,考虑抗体减弱或亚型。首先查阅病史,没找到引起抗体减弱的病理因素;然后将加完样和试剂的正反定型及自身对照管置于4℃冰箱内15min后离心,反定型并没有增强,说明可能为亚型。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吸收放散试验,过程漫长,不觉繁琐,只有期待,最后放散液中存在抗-A,证明该患者为A亚B。

在这里,几乎每天能遇到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案例,抗筛结果阳性则启动抗体鉴定程序。在老师们的带教下,我有幸参与了多例抗体鉴定,如抗-E合并抗-Jka、抗-M和Rh血型系统单独抗体案例,从中我学到了温度、反应介质、剂量效应、孵育时间等会影响不同类型抗体的检出,因此要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筛查与鉴定血液中的意外抗体,规避这些抗体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是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条件。

邵逸夫医院输血科的红细胞输注理念是ABO、RhD血型和Rh表型CcEe均需匹配输注,从而避免受血者产生相应的Rh血型系统抗体。日常工作中,采用盐水法结合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聚凝胺法操作简便、快速,但是结果判读有一定难度,可能会漏检弱阳性结果。王老师反复强调,聚凝胺法的结果判读是观察变化的过程,特别需要注意刚离心完加入悬浮液轻摇几下后的背景及凝集块状态,阴性和阳性结果会有区别。起初我并不能理解王老师所说的内容,在每天的操练中,我慢慢感受这个变化过程,不单是在某一个节点判断阴阳性,在大多数阴性结果中开始领悟两者的差别。如果鉴定出有临床意义的意外抗体后,用于输注的红细胞必须经过筛选,规避相应的抗原,同时必须进行盐水法、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均相合才可以进行输注。

学习时间

在邵逸夫医院输血科进行规培学习的这一个月,科室积极的工作氛围感染了我,老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教育了我。一个月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是做事要心细不能毛躁,注意工作中的细节,例如交叉配血前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检查样本是否合格,加样顺序,红细胞浓度等,得有“强迫症”的态度面对工作。二是要有一颗责任心,输血科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确保每一个行动零差错,对每一个生命负责。三是保持求知欲,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成长自己。

认真学习,认真工作!共勉!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