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增近500例!关于猴痘,这些知识你需要了解↓
8月9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3年7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7月1日至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较6月增加385例,增长率高达78%。

猴痘疫情持续传播,病例快速增长引发社会担忧,它还会持续大范围传播吗?传播途径是哪些?是否可以检测?如何有效预防呢?
关于猴痘,这些知识你需了解↓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病死率为1%-10%。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

猴痘怎么传?
根据最新《猴痘防控方案》,其传播途径主要有:
1. 直接接触猴痘患者的病变皮肤或黏膜;
2.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3. 长时间近距离吸入患者呼吸道飞沫;
4. 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他体液;
5. 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近期猴痘疫情传播呈现以下特点:
1. 病例均为男性,96.3%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
2. 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
3. 89.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6.5%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主动筛查等发现。
4. 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猴痘怎么防?
1. 接种疫苗:目前国内尚无专门针对猴痘的疫苗,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该病毒存在一定交叉保护力。
2. 避免接触: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因此要避免和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风险;此外在猴痘流行地区也要避免接触、食用啮齿类、灵长类动物(患病或病死)。
3. 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部卫生。
天隆猴痘病毒检测方案
中疾控于7月发布的《猴痘防控方案》指出,荧光PCR方法是猴痘确诊的重要标准。


天隆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基于荧光PCR技术平台,采用一管法检测,检测灵敏度达200 copies/mL,40分钟内完成猴痘快速检测,搭载自主研发的系列核酸提取、检测设备及试剂,可为猴痘早期快速确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