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收入减少、医院薪资降低……公立医院也不好干了?
近期,河南某医院一名全科医师在论坛上的一番感慨引起了广大医生的强烈共鸣。 他表示:“世事变化真的难以捉摸,我去年离开单位,到郑大一附院外科进修学习一年,本想努力学习手术技巧,拓展手术视野,回来后大展身手,现在进修结束了,回到原来的基层医院上班,突然发现,可能是随着DRG\DIP的普及以及各种药物耗材的集采,又或者是基层医院没有吸引力,我们科室病号越来越少了,感觉都快倒闭了!我刚去进修那会还能有几个病人,现在半天没一个,怎么办?回到原单位后完全看不到希望啊,感觉医生越来越难做了……我都在想要不要换个职业……” 此言一出,很多医生表达了类似的情况。 四川达州一名社区医院的医生则讲述了他们科室的现状,他表示:“都一样都一样,真的很奇怪,按理说社区医院的病人不会太少,它有它既定的目标人群,但近半年来我发现,我们科室接诊的患者真的减少了一半。我有个老病号,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每个月都会从我这开一些药回去,但令我不解的是,从7月份开始,他就没来过我们医院了,我以为他是换了一家医院,谁知道竟然不是。” “11月中旬,他终于又来找我看病了,我问他这几个月的情况如何,怎么不来找我看病了,他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他说,人老了,一辈子的老毛病能忍就忍,家里开销很大,儿子没正经工作,孙子还要考大学,老头子我实在不舍得看病吃药了,迫不得已再来医院吧。我听了当时心里就很不得劲,说不上来的感觉,开的慢病药其实也没多少钱,可一些老人居然开始舍不得吃了,我认为我的一些老病号锐减,跟他们近来不舍得看病有很大关系,唉,他们都老头老太太了,压力仍然很大。” 除了基层医院,三级医院的医生也表达了“越来越难干”的想法。 贵州某三级医院一名血液科医生则吐露了他的痛苦:“我们血液科自组建以来,已经十年了,目前来看,也到了倒闭的边缘,由于发不出绩效,有能力的医生都跳走了。反正现在已经没病人了,但我们还是照常上班,有编制的就拿个基本工资。我也在想,实在干不下去了,就回西北老家,虽然到西藏、青海这些地方发不了财,但肯定有足额的绩效,而且那边基本都有编制,旱涝保收,唯一的不方便可能就是淘宝、京东的快递不能送达。” 医院很难,医生更难 怎么让二级医院自力更生? 在医生的讨论中,很多医生都表示在目前的工作中越来越心累、提不起干劲、没有职业激情,原因大多是“绩效发的不够”“没有保障”“工作太累”等。 也难怪医生没有职业激情了,关于“绩效发的不够”这个事,近期各大媒体就报道了一个新闻。 据胶东在线“网上民声”平台消息,有职工反映烟台肺科医院已经拖欠6个月工资,前几年的精神文明奖和考核奖也没发,“基本生活没保障”。 针对相关情况,芝罘区卫生健康局于11月23日回复表示,反映情况属实,目前医院正与财政局、主管局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争取早日发放工资。 在后续报道中,医院打算采取分批发放的方式,给予诉求人政策规定的资金。 工资发不出,医院职工们要吃饭,这可是个大事,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紧迫的了,相关业内专家督促表示:“一定要尽快落实发放工资这件事,近年来医护流失已经很严重了,不要再因为拖欠工资这个事把医护往外赶,医护能不能安心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他们是否有基本的保障,这个很重要,一定要重视!” 据了解,烟台肺科医院是一家二级乙等专科医院,是芝罘区卫生健康局下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与烟台芝罘医院、烟台市芝罘区妇幼保健院一道纳入芝罘区卫生健康局部门预决算编制范围的12家单位之一。 至于医院发不出工资的原因,官方给出的解释为烟台肺科医院作为专科医院,诊疗模式相对单一,底子薄弱,以及疫情期间收治疑似病例、封闭式管理等各种因素,导致医院经济收入不佳。 确实如此,长期以来烟台肺科医院的财政补贴一直都很大,从2022年决算数据来看,烟台肺科医院当年财政拨付收入748万元,占比达到25%,而芝罘区妇幼保健院、芝罘医院财政收入的比例则分别为15%、7%。 三年疫情期间,烟台肺科医院承担了烟台一部分公共卫生防控任务。据2020年部门决算公开文件,烟台肺科医院为履行新冠防治定点医院的职责,疫情期间住院收治工作全面停止,实行完全的封闭管理,住院病人锐减,医疗收入直线下降。2020年烟台肺科医院事业收入为1972万元,比上一年减少了618万元。此后两年收入分别为1847万元、2110万元,再没回到疫情前水平。 正是这几年,该院开始发不出工资。除了收入缩减,医院的财政拨款也在大幅度下降,2021年部门决算披露,当年烟台肺科医院事业收入减少125万元,财政拨款比上年减少了767万元,下降55%。 反正目前来说,医院经营状况堪忧,很难,医生不能及时拿到工资,更难!我们开始担忧,作为一家二级公立专科医院,就算把职工六个月的工资补齐了,未来又该如何发展呢?难道就全靠着财政补贴吗?离开了财政补贴,医院难道就不能存活了吗? 对此,我们至今没有想到一个好办法。 医生的职业信心、工作激情正一点点丧失 医生的职业倦怠不能再忽视! “提桶跑路”这个词最近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大,虽然有些搞笑,但也充满了辛酸。 在一项面对医生的投票中,在问及“作为医生,你对目前的工作现状感到满意吗?”,超过60%的医生对现状不满意,觉得现在医疗行业越来越难做;更有20%的医生认为“很难坚持,想要提桶跑步”。 为什么医生越来越难做了呢?大连某三甲胃肠外科一名主治医生给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他表示:“心态一旦变了,就很难转圜。我们医生总是被歌颂成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道德绑架严重,何必如此刻意呢?在我们眼里,它只是一种职业、一份工作而已,和建筑工人、厨师、清洁工、律师、程序员没什么区别,就是谋生的手段,明白这一点后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干的不开心了。” “首先,作为谋生的手段,钱给的不到位,和工作量不匹配,人家程序员虽然经常加班,但是人家工资高,加班费给的足,我们每周工作起码要50个小时,但是没有加班费,夜班补助甚至还有违规的风险,医院经营不善,我们的绩效工资可能就会被扣除,如此,我们怎么能开心?工作能有激情吗?” “其次,医患矛盾加剧令我们心忧、胆颤。现在无论老少,只要出现了不愉快的事情,患者就要打着维权的口号去投诉我们,投诉必罚!我们其实都很害怕的,患者防着医生,医生防着患者,彼此的警戒心理都很强,信任感丧失,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困难。” “最后,社会上的诱惑太多,这也让医生干的不安稳。虽然在医院工作,我和我的同事已经被好几个猎头打扰了,说什么外企、药厂缺医学经理、医学顾问、临床事务负责人,要高薪挖我们过去,工资还给的超高,内心不坚定的医生肯定就被挖过去了,你看看,不善待医生的医院怎么留住人呀?社会上的高薪诱惑那么多,医生真要走了,你这个科室还开不开?” 事实上,2022年5月,Medscape 就发布了一项针对医生职业倦怠的数据报告。 在调查了来自 29 个不同科室的 13000 多名医生后,研究发现 47% 的医生存在职业倦怠,这一数字高于2021年的 42%。 在更详细的数据中,中国医生职业倦怠率高达 66.5~87.8%,远高于其他国家。另据Medscape数据分析,在所有科室中,急诊医生的职业倦怠程度大幅上升,从2021年的 43% 上升到了2022年的 60% ,成为所有科室中倦怠比例最高的一科。 这里提一下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名词,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Maslach 于 80 年代系统提出,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长期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包括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 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中心点,也是被广泛认可的倦怠综合征强制性标准,主要指情绪过度扩张、疲惫;人格解体是感到自我的全部或部分是不真实的、虚假的,会对生活工作产生消极态度;成就感低是指觉得工作没什么意义,认为前途无望,心情低落。 出现这三种状态的医生可能正在经历职业倦怠,进而产生精疲力竭、头痛、失眠等症状,进而增加医生的抑郁/焦虑程度,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对于医院来说,则表现为医生离职率上升、医生对患者的诊疗出现误诊风险等。 情况是不容客观的,医生的职业倦怠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恐怕医生的离职率会越来越高…… 内容来源:梅斯医学 图片来源:veer、ibaotu 排版:znm 审校: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