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中国培养诺奖得主 不缺苗子缺“土壤”
钟南山接受本报专访寄语小朋友一定要多问为什么
参与联名发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千师万苗工程"倡议书》的广州市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教育要让孩子多问为什么,多独立思考,练好思维基本功,而这恰恰是中国的教育所缺乏的。他说,科学技术首先需要有思想,敢想、敢异想天开,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
钟南山昨日接受专访时说,一个科学家的基本功包括两方面,一是业务基本功,一是思维基本功。业务基本功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电脑等方面的学习,其中最关键的是语文,因为语文对搞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科学家,思维都非常清晰,说明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好。
应试教育
忽略了对思维基本功训练
"我国的教育比较重视业务基本功,比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即使敢想敢干也是不可能的。"但他同时又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常常忽略了培养孩子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处理问题的思维基本功,甚至把思维基本功与业务基本功对立起来。"
钟南山坦承,由于他在大学之前接受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练的都是业务基本功,到了实践中,才感觉出来思维基本功是多么重要。
他认为,教育要让孩子多问问什么,多独立思考,练好思维基本功,而这恰恰是中国的教育所缺乏的。
洋奴思想
束缚了科技创新发展
钟南山尖锐地指出,"我们国家之所以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种子和苗子,而是缺乏把这些种子、苗子培养成参天大树的土壤!"
钟南山直言,首先是中国的教育和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自由思考和自由发挥。比如科学界崇洋媚外的学术心态。让钟南山感触最深的是,他参加过很多次的新药评审或自然科学申报基金评审。"特别是新药或新技术的评审,评委的主导思想总是’在国外都没有,我们可能不会有!’,于是,他们就诸多怀疑,吹毛求疵。这就是一种极度不自信的文化心理在作祟。"他斥之为洋奴思想,说这是束缚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中庸哲学
使中国人容不下标新立异
钟南山还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路上的另一块绊脚石,就是中国的儒家中庸的哲学思想。
"中庸,和为贵,这在政治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科学上,中庸哲学却是致命的缺点。在科学领域,什么都是中庸,那就完蛋了。"他说,科学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要标新立异。"可是,在中国,标新立异是不吃香的,因为枪打出头鸟。"
"千师万苗"
就是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钟南山说,"千师万苗"正是把科技专家和"苗子"在创新平台上直接联系起来,一头是"师",另一头是"苗",不需要通过太多的中间环节。假设有2000个导师,每个人带四五个学生,那就会有8000~10000个学生可以比较直接、而且比较早地接触到高水平的科技工作者。
钟南山还提到他在新西兰读书的孙子。他说,"我孙子在那边读相当我们这里的高一,昨天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老师给他一本书叫《神经学》,看完之后要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结果他回答得很好。奖什么呢?就是可以到医学院见几个有名的教授,他非常高兴。"
他说,"千师万苗工程"起的也是这种作用,要科学家跟孩子结对子。在钟南山看来,"千师万苗工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自然科学,更关键的是,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这些自然科学家最可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困难、解决困难?如何看待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人文科学层面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科学技术层面的。"因为科学技术首先需要有思想,敢想、敢异想天开,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人文思想的传授有时比自然科学本身更重要。"他说,这往往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参与联名发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千师万苗工程"倡议书》的广州市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教育要让孩子多问为什么,多独立思考,练好思维基本功,而这恰恰是中国的教育所缺乏的。他说,科学技术首先需要有思想,敢想、敢异想天开,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
钟南山昨日接受专访时说,一个科学家的基本功包括两方面,一是业务基本功,一是思维基本功。业务基本功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电脑等方面的学习,其中最关键的是语文,因为语文对搞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科学家,思维都非常清晰,说明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好。
应试教育
忽略了对思维基本功训练
"我国的教育比较重视业务基本功,比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即使敢想敢干也是不可能的。"但他同时又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常常忽略了培养孩子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处理问题的思维基本功,甚至把思维基本功与业务基本功对立起来。"
钟南山坦承,由于他在大学之前接受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练的都是业务基本功,到了实践中,才感觉出来思维基本功是多么重要。
他认为,教育要让孩子多问问什么,多独立思考,练好思维基本功,而这恰恰是中国的教育所缺乏的。
洋奴思想
束缚了科技创新发展
钟南山尖锐地指出,"我们国家之所以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种子和苗子,而是缺乏把这些种子、苗子培养成参天大树的土壤!"
钟南山直言,首先是中国的教育和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自由思考和自由发挥。比如科学界崇洋媚外的学术心态。让钟南山感触最深的是,他参加过很多次的新药评审或自然科学申报基金评审。"特别是新药或新技术的评审,评委的主导思想总是’在国外都没有,我们可能不会有!’,于是,他们就诸多怀疑,吹毛求疵。这就是一种极度不自信的文化心理在作祟。"他斥之为洋奴思想,说这是束缚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中庸哲学
使中国人容不下标新立异
钟南山还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路上的另一块绊脚石,就是中国的儒家中庸的哲学思想。
"中庸,和为贵,这在政治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科学上,中庸哲学却是致命的缺点。在科学领域,什么都是中庸,那就完蛋了。"他说,科学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要标新立异。"可是,在中国,标新立异是不吃香的,因为枪打出头鸟。"
"千师万苗"
就是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钟南山说,"千师万苗"正是把科技专家和"苗子"在创新平台上直接联系起来,一头是"师",另一头是"苗",不需要通过太多的中间环节。假设有2000个导师,每个人带四五个学生,那就会有8000~10000个学生可以比较直接、而且比较早地接触到高水平的科技工作者。
钟南山还提到他在新西兰读书的孙子。他说,"我孙子在那边读相当我们这里的高一,昨天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老师给他一本书叫《神经学》,看完之后要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结果他回答得很好。奖什么呢?就是可以到医学院见几个有名的教授,他非常高兴。"
他说,"千师万苗工程"起的也是这种作用,要科学家跟孩子结对子。在钟南山看来,"千师万苗工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自然科学,更关键的是,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这些自然科学家最可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困难、解决困难?如何看待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人文科学层面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科学技术层面的。"因为科学技术首先需要有思想,敢想、敢异想天开,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人文思想的传授有时比自然科学本身更重要。"他说,这往往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