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化医学产业化须降“虚火”
本报讯(驻地记者 孙国根)转化医学是生物医药领域最先进的创新模式,目前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热点。但我国现今转化医学“虚火”旺盛,虽然每年取得约5万项重大科技成果,可平均转化率仅为20%,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8%。由此看来,我国转化医学产业化面临巨大挑战。这是记者4月17日在首届上海张江转化医学产业化国际高峰论坛获得的信息。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科学领域出现的崭新概念,它致力于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为开发新药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新途径,它的核心在于通过机制设计,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领域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快速应用于临床,真正提高患者诊疗水平,让社会大众受益。
但以上数据告诉我们,我国“转化医学产业化”形势不容乐观。据上海张江转化医学研发中心总经理楼敬伟介绍,导致转化医学发展困难的原因,一是医院、企业、科研单位各自为政,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平台;二是医院、企业、科研单位在利益分配方面很难沟通和融合;三是政府有关部门一般都愿意把科研基金给他们放心的科研单位,而有些科研单位拿到科研基金后,只热衷于如何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如何培养更多的学生,至于科研成果如何产业化、临床化等似乎并不很关注,措施也不力。
与会专家指出,相关部门应打破旧观念,统一步调,以转化医学研发中心为依托,联合医院、科研院所、投资界和产业界,共同研发某项科研课题,推动我国转化医学产业化进程。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