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概述

检验视界网 4142 2013-04-01

定义
      卵巢癌(ovadan cancer)是指发生于卵巢表面体腔上皮和其下方卵巢间质的恶性肿瘤。

简介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卵巢癌的发生占美国妇女常见癌症的第6位,其死亡率为女性癌瘤死亡率的第4位,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胃肠道恶性肿瘤。
      我国卵巢癌的发病率也较高,据相关资料统计,卵巢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22.9%,有人报道,近40年增加了3倍,其原因可能有:①防癌普查广泛开展,发病率相应增加。②宫颈的癌前病变治疗,使宫颈逐渐减少,卵巢癌的发病率相应提高。③卵巢癌多发生于高龄年龄,随着人民的生活以及卫生条件和改善,人的寿命延长;因此发病率相应增加。

病因病理
1.病因  卵巢癌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内分泌的变化、饮食习惯、环境与种族因素、遗传因素关系比较密切。
      (1)内分泌变化  研究较多的是持续性排卵、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过高引起卵巢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及转化,这种状态长期存在的结果可导致卵巢癌的发生。
      ①激素及年龄:60%的卵巢癌发生于40—60岁的更年期和绝经早期妇女,主要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的增高,过度刺激成为卵巢损伤和修复失常的原因。
      ②月经、婚姻、妊娠、哺乳与持续排卵:初潮早、绝经晚(大于55岁)的妇女患卵巢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月经量多、痛经、有甲状腺病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倍;不孕、少孕、晚孕、不哺乳的妇女比早婚、多产、哺乳者的卵巢癌发生率增加2~5倍;妊娠可降低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30%—60%,初孕年龄过晚成为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可能与排卵次数多及孕产次数少有关;初孕产年龄小,卵巢癌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夹杂有孕产次数较多的因素。
      (2)环境与种族因素  据统计,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及瑞典卵巢癌的发病率是发展中国家的3~5倍;城市妇女发病高于农村妇女;白种人高于黑种人。
      (3)饮食因素  一般认为,动物脂肪、蛋白质、总热量摄人与卵巢癌成正相关,而蔬菜、维生素A则对卵巢癌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另外,烟酒、咖啡、碘可能和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最终结论尚待进一步研究。
      (4)遗传因素  卵巢癌具有家族聚集及垂直传播的倾向。从卵巢癌患者的家系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大约有10%的卵巢癌患者与亲属中患有恶性肿瘤有关,特别是一级亲属中有乳癌、非息肉性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病史者易发生卵巢癌。
      (5)BRCA1与BRCA2基因突变  有这两种基因突变者,估计一生中患卵巢癌的危险性为17%—44%,而普通人群的这种危险性仅为1.8%。
      (6)其他  如离子照射、病毒感染(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化学致癌物等。
2.病理  卵巢癌主要有三种病理类型:上皮癌国外占卵巢癌的90%以上,国内约占历%,多发生于绝经期和绝经后期;恶性生殖细胞瘤国外少见,国内约占20%,多发于青少年;性索间质肿瘤属低度恶性肿瘤,约占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WHO有关卵巢肿瘤的分类如下:
      (1)上皮肿瘤  常见,包括浆液腺瘤、黏液腺瘤、子宫内膜样腺瘤、透明细胞瘤、勃勒纳瘤及混合性上皮肿瘤,每种均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此外还包括未分化癌及不能分类的上皮肿瘤。
      (2)性索间质肿瘤   主要包括颗粒间质细胞瘤、泡膜细胞瘤、睾丸母细胞瘤、两性母细胞瘤和未分类肿瘤。
      (3)类脂细胞瘤
      (4)生殖细胞瘤  包括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胚胎癌、多胚癌、绒癌、畸胎瘤。畸胎瘤可分为末成熟型、成熟型畸胎瘤(实性畸胎瘤、囊性畸胎瘤和畸胎瘤恶变)和单胚性高度特异性型(甲状腺肿、类癌)。
      (5)性腺母细胞瘤
      (6)非卵巢特异性软组织肿瘤
      (7)末分类肿瘤
      (8)继发性(转移性)肿瘤
      (9)瘤样病变

                                                                                                                                             编辑:范伟伟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