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治疗及其预防
治疗原则
卵巢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放射治疗化疗中药等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时,首先应详细探查包括腹腔灌洗盆腹腔脏器及盆腔腹膜后淋巴结的触诊,和横膈腹膜大网膜的的多点活检,以进行准确的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分为彻底手术和保留生育机能的保守性手术,彻底手术的范围包括双侧附件子宫大、网膜阑尾切除和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肿瘤在盆腔有广泛种植转移的病人,主张尽可能做肿瘤细胞减灭术。
化学治疗
由于卵巢瘤很早扩散手术时多数病例已不能清除病灶,而且放疗的效果及应用也很有限。因此全身性化疗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一些晚期病人经化疗后肿块可以缩小为再次手术时创造有利条件。治疗恶性卵巢肿瘤迄今无统一化疗方案原则是:
1、大剂量间歇用药较小剂量持续用药为佳;前者指每疗程用药1周左右间歇3~4周左右既能达到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又有利于机体消除毒性及恢复免疫功能;
2、联合化疗较单一化疗疗效为佳:近代多趋向联合用药但须注意联合化疗毒性反应较重;
3、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化疗药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4、按组织类型制定不同化疗方案:以上各方案每疗程一般间隔3~4周具体情况应视病人体质反应程度血象及肝肾功能等情况而定用药至少4~6个疗程晚期或不敏感的肿瘤化疗者疗程应多些一般第1年8~10个疗程第2年减少到3~4个疗程。
放射治疗
卵巢恶性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别很大,卵巢内胚窦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最不敏感卵巢上皮癌及颗粒细胞癌。中度敏感无性细胞瘤最敏感,手术后再用放疗多能控制由于卵巢癌较早发生腹腔转移。因此照射范围包括腹腔及盆腔。肝肾区加以保护以免造成放射性损伤。放射量全腹腔为3000cGY~5000cGY/6~8周。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卵巢癌属于中医的“症瘕”、“积聚”范畴。卵巢癌的发病,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内胜,而引起。一般在发病初期以攻邪为主兼扶正气;正气虚则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后期则以扶正为主兼除邪气。邪气主要有气滞血瘀,湿毒壅盛两种类型。
1、气血瘀滞型
证候:腹部肿块,质坚硬,推之不移,按之不散,小腹疼痛,坠胀不适,面色晦黯,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神疲乏力,纳呆,二便不畅,舌质黯紫有瘀斑,脉细涩或弦细。多为中晚期病人。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兼扶正固本。
方药:自拟方。三棱,莪术,丹参,赤芍,川楝子,七叶一枝花,石见穿,元胡,乌药,木香,党参,黄芪,鸡内金。水煎服,每日1剂。
2、湿热瘀毒型
证候:腹部肿块,腹胀,口苦咽干不欲饮,大便干燥,小便灼热,或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舌质黯红,或红紫,苔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多见于卵巢癌晚期。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方药:五苓散加减。白术,泽泻,猪苓,桂枝,龙葵,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腹皮,车前子,白英,瞿麦,薏苡仁,黄芪,莪术。水煎服,每日1剂。
3、气阴两虚型
证候:腹中积块日久,消瘦困倦,面苍神淡,气短懒言,时有低热或腹大如鼓,食欲不振,口干不多饮,舌质红或淡,少苔,脉弦细或沉细弱。
治法:滋补肝肾,软坚消症。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鳖甲,巴戟天,补骨脂,党参,黄芪,女贞子,白花蛇舌草,龙葵,鸡内金,三棱。水煎服,每日1剂。
4、中医按摩疗法
卵巢癌的基本手法:
1、患者仰卧、医者坐或立其侧,以单掌揉按其小腹10次,手法应深沉柔和,然后施掌振法3~5分钟。
2、双掌拇指置血海穴上,余4指拿按膝上肌肉,点按拿揉并行,操作3~5分钟。
3、点按、弹拨三阴交、阴陵泉穴各1分钟。
4、患者俯卧,医者单掌按抚于其腰骶部八?穴处,上下搓按,反复揉搓,以热透小腹为佳。
5、医者以单手食、中指并拢,稍钩屈点按患者长强穴5~10次。
6、揉按患者肾俞、命门穴各1分钟。
卵巢癌的辅助手法:
1、若病人症见带下量多色白粘或黄浊、腥或秽臭,阴痒灼热,舌质红苔腻浊,脉濡滑。基本手法再加:直揉腰背部,以热为度;点按阴陵泉、地机穴各1分钟;按揉足三里、曲池穴各1分钟。
2、若症见带下量多、淋漓不断、清稀淡白,腰部酸痛,小腹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基本手法加:横擦肾俞、八穴,以热为度;点按关元穴1分钟;揉按百会穴1~3分钟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凡3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2、尽量避免外源性化学制品对身体的刺激,特别是滑石粉、石棉类等,注意外阴部清洁、经期及性生活的卫生。
3、及时治疗病毒性疾病,特别是在卵巢开始发育的时期患病毒性疾病如腮腺炎等,更应积极治疗,以绝后患。
(二)调护
1、确诊为卵巢癌后,除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外,要注意勿使腹部受挤压,检查时尽量轻柔,要节制性生活。
2、保持心情舒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多食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保证二便通畅。
4、卵巢癌病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体质、病情、环境来进行功能锻炼,如健身操、太极拳、气功等以及一些文艺娱乐活动。
5、肿瘤病人手术后,临床多见气血两虚,脾胃不振,既有营养物质缺乏,又有机体功能障碍。因而在饮食调治上,既要适当补充营养、热量,给予高蛋白(牛奶、鸡蛋、鲤鱼、卿鱼等)、高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食物,又要调理脾胃功能,振奋胃气,恢复化血之源,强化后天之本,可适当选用淮山药、枸杞子、罗汉果、桂圆、葡萄、核桃、黑芝麻、黑木耳、紫河车等。
编辑:范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