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测定

检验视界网 4699 2009-08-11

    纤维蛋白原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可高达4g/L;其分子结构以及由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详细化过程(包括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溶解生成FDP的过程)早已搞清。就是这样一种蛋白,至今仍无理想的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文献中查到和临床实验室正式使用过的检测方法有数十种。这些方法有的精密度及准确性较好,但操作过于复杂、繁琐,不适于常规应用;有的虽简便、快速,但准确性及精密度都较差。现有的方法大体上分三大类:即(1)基于凝血酶的作用,形成纤维蛋白的方法;(2)物理化学测定法和(3)免疫学测定法。

  第一类方法是一种功能测定法,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又可再分为测重法,酚试剂比色法和紫外光度法、测氮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这类方法的优点是测定的是有凝血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又称为可凝固蛋白(clottable protein),故特异性较好。方法可简可繁,常规使用中,多采用较简便的Von Clauss法。[17]根据这种方法设计的商品药盒(kit),已在一些国家广泛使用。据1975年美国CAP的调查,1939个临床化验室中,用此法者占1824家,即94%用了本法,其中Tan等采用了速率法。[16]这类方法中由Ratnoff 和 Menzzie改良的酚试剂比色法,其曾被提出作为参考方法。近几年来,不少文献推荐用Jocobsson的改良法作为纤维蛋白原标准的定值方法。这类方法的缺点是,从理论上讲,有两方面可引起误差。一是所析出并测定的是纤维蛋白而非纤维蛋白原。已知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时会从α和β肽链上分别切下两个短肽,即A肽(FpA)和B肽(FpB)。这样纤维蛋白实际上比纤维蛋白原的质量少了10%。[14]二是已知纤维蛋白旦形成,就会吸附一些凝血因子或纤溶因子,这样又会增加所测纤维蛋白原的量。此外,本法在操作中在获取纤维蛋白和洗涤(挤压)除去其它蛋白成份时,不仅比较麻烦而且也难以完全彻底,会造成其它蛋白污染。

  第二类方法(物理化学测定法)在我国应用最广。这类方法又可分为盐析法(包括用亚硫酸钠、硫酸铵或氯化钠盐析,用蛋白质显色或比浊法测定),热变性沉淀法和电泳法等几种。这类方法都比较简单、快速,尤其适于急诊检验,但缺点是本法的特异性不强。所测的不是有凝固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部分的降解产物和/或其它蛋白。而电泳法又太繁琐,不适于常规工作。
  第三类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将纯纤维蛋白原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然后用免疫胶乳、被动血凝或反向血凝、单向免疫扩散、火箭电泳以及ELISA等方法测定。优点是大部分方法简便,但缺点是所测的不仅是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了它的降解产物(因为它们有共同抗原),也可能包括了障碍性纤维蛋白原(dysfibrinogens即N端谷氨酸γ位未羧化的无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又称缺维生素K引起的蛋白质,PIVKA)。但免疫法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用来测定PIVKA。如果一个患者总纤维蛋白原(用免疫学测定结果)不低,甚至增高,而功能性(即可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却明显减少,即可判断为存在PIVKA。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均可导致PIVKA升高,有临床诊断价值。总的说来,免疫学方法用于临床常规实验室仍存在一定问题。

  近年来,国内引进很多自动血凝分析仪,这些仪器在测PT时往往同时报告纤维蛋白原。其原理和理论根据是:当PT测定完成时,全部纤维蛋白原均变成纤维蛋白(相当于Clauss法血浆中加入了凝血酶),其形成的浊度与纤维蛋白的含量成正比。因此,不需另加任何试剂,即可由浊度直接推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故本法又称为PT导出(或衍生)纤维蛋白原测定法,简称PT-Der法。关于本法的可靠性,国外不少研究者已作过比较,总的情况是:此法精密度相当高,当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正常范围时,PT-Der法与经典的Clauss法无显著差异或略高于Clauss法;但当纤维蛋白原减低时,PT-Der法往往偏高(p<0.001),故此法用于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者应慎重.国内目前采用此法者已逾来逾多。由于不断有文献报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出血、DIC、应激(因为它也是一种急性期蛋白)有关,而且与冠心病,心肌梗塞有关,因此临床上倍受重视。不仅工作量增大而且对方法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至今WHO、ICSH和NCCLS仍未明确提出一个纤维蛋白原的标准化或推荐方法,供临床常规使用。但作为方法标准化的第一步,纤维蛋白的标准已经有国际参考制品;另外用于标准品的标化也有一个推荐方法。以下重点介绍这两个方面。
 
 
  一、纤维蛋白原的国际标准品
  1992年英国国家生物标准及控制研究所(NIBSC),研究完成了一个纤维蛋白原标准品,编号为89/644,向WHO和生物标准专家委员会(ECBS)推荐,[15]并被ECBC批准为国际参考品(IRP)。从此,各国均引进这一标准品来标化本国或工厂生产的次级标准品(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亦已在引进)。使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标准化工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