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试剂间化学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检验视界网 4220 2010-12-14

  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越来越普及,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通过整理读者来信,我们发现问题集中于:生化项目质控都没有问题,但在实际测定过程中,经常出现某些项目测定结果异常,再单独重新测定时,结果又很正常,这是读者最感困惑的问题。咨询有关专家后我们认为问题来源于试剂间存在污染。于嘉屏主任是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生化学组的主要负责人,又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我们邀请于主任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试剂间化学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主题回答读者提问。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试剂间化学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主任于嘉屏教授

  于嘉屏,男,1960.1出生,汉族,籍贯浙江嘉兴,出生地上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第二军医大学消化生化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年起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工作,历任科副主任、主任,1999年晋升研究员。现兼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生化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检验医学》常务编委。

  长期从事临床化学专业的科研及检验工作,研究方向为诊断酶学及临床化学。主持及参与主持了“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同工酶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淀粉酶抑制剂及在淀粉酶同工酶测定中的应用”、“急性胰腺炎时淀粉酶同工酶变化机制研究”、“心、肝、胰同工酶谱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等研究,两次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八部专着的编写。

  《临床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各级医院现在都普遍使用,并且测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很多医院过分依赖仪器,在测试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不知如何排除,根据您多年经验,请您谈谈测试结果不理想主要都有哪些原因?

  于主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各级医院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当生化仪保养不当时往往会导致:仪器清洗能力下降,比色杯老化后引起吸附力增加,生化仪内灰尘及污物的积聚,常规清洗不能有效消除交叉污染等,或者测试顺序安排不当,这些均会增加仪器及试剂间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引起测定结果不准确。常见影响因素及污染来源包括:(1)试剂通道堵塞或试剂针污染:有些试剂易产生结晶,会使试剂通道部分堵塞,造成试剂加入量不足,影响实验结果;当试剂针在清洗不完全或黏附力增加时,残留试剂可能会对下一检测结果造成影响。(2)搅拌棒污染:试剂与样本、第一试剂与第二试剂的混匀需要搅拌棒,而搅拌棒如果清洗不完全,或黏附力增加时,残留试剂可能会对下一检测结果造成影响。(3)比色杯污染:生化分析仪的比色杯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循环使用的(如石英比色杯等),另一种是需要定期更换的(如塑料比色杯等),每个比色杯检测完毕后,进行清洗,然后继续下一个检测项目的检测。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个比色杯清洗不完全或该比色杯老化时,吸附在比色杯上的上一个项目的残留试剂可能会对在这个比色杯中进行的下一个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根据经验,比色杯的污染对结果影响最大,因为比色杯最难以清洗干净,且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判断该比色杯上一测试的项目。(4)灯泡老化:这也是常见影响结果的原因,应按照要求及时更换灯泡,使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临床实验室》:除了仪器本身设计方面造成结果不稳定性这个我们不能自己解决的原因,很多读者反映日常使用时,质控往往在控,单独测试一个项目时,比如肌酐非常准确,但是同时测定很多项目,结果就非常不好,这主要是什么原因(试剂间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引起测定结果不准确)?

  于主任:试剂化学成分的交叉污染很难发现,往往质控结果很好,或验证试验结果也良好,但实际测定的个别结果会误差很大。引起试剂间化学污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个,一是试剂中含有下一个检测所要测定的底物,或是含有的某种试剂成分与下一反应的底物有作用,因而直接干扰下一反应的测定结果;另一种原因是该试剂所引导的反应对下一个项目的反应进程带来间接的干扰,在有试剂污染的情况下,下一个测试所测定的是前后两个项目反应的综合作用结果。

  《临床实验室》:造成以上试剂间化学污染导致测试结果不稳定的种类都有哪些?

  于主任:根据试剂化学成分污染的途径可分为:(1)试剂成分的直接污染:上一个测定试剂中含有下一个测试所要测定的物质,直接干扰下一检测的测定结果。如:淀粉酶(AMY)试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钙(Ca 2+ );碱性磷酸酶(ALP)(IFCC法)、肌酸激酶(CK)(NAC法)、肌酸激酶-MB(CK-MB)(NAC法)、二氧化碳(CO2)(PEPC法)、AMY(EPS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