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研究用动物毒液“以毒攻毒”或可治疗癌症
世界上发现的自然界动物类毒液超过10万种以上,每一种类的毒液是由至少1000个有毒分子组成的复杂“鸡尾酒”混合体,而其中大部分的有毒分子可通过被称之为缩氨酸(Peptides)的小蛋白质(Mini-Proteins)进行描述。迄今为止,研发团队已成功开发出2000余种动物类毒液的蛋白质表达,目标是开发出至少一万种以上的动物类毒液的蛋白质表达。同时,通过DNA测序,利用细菌生物工程实现对确认蛋白质的人工可控再造,建立起世界上首个动物类毒液蛋白质数据库。
动物类毒液主要区分为三大类型:1)神经毒素,通过入侵神经系统起作用;2)心脏毒素,入侵心脏影响其功能;3)溶血毒素,影响血液细胞和血液循环。尽管动物类毒液可致命,但适当剂量的单一毒素种类对人类许多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包括心脏病、疼痛症、癌症和糖尿病等。
研发团队通过对开发出的有毒分子进行提纯处理和体外活性分析,探索发现在何种条件下可激发有毒分子的活性等,深入理解有毒分子的人工操作可控性和生物再造工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巴西蝮蛇(BrazilianPitViper)毒液研制的治疗高血压的特效生物药,2012年的营业额已超过10亿美元。两种利用毒蛇毒液研制的医治心脏病的生物药,和利用鸡心螺(ConeSnail)毒素研制的可缓解慢性疼痛(如医治偏头痛)的新药,已于2013年初上市。最新正准备上市的新药,采自吉拉毒蜥(GilaMonster)的唾液毒素,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II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