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在复旦大学颁奖
-----施一公贺林获成就奖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与嘉宾合影2
生物谷Bioon.com 上海讯 12月20日,2010年度的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在上海正式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获得2010年度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刘廷析等获得2010年度谈家桢生命创新奖。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由国家科技部批准、联合基因科技集团设立、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承办。该奖是在生命科学领域由企业设立的第一个奖项,也是联合基因在树立生物技术领域的品牌后,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下设"生命科学成就奖"和"生命科学创新奖"两个奖项。奖励对象为在中国国内生命科学领域做出成就的科学家、教授,以及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对生命科学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有突出贡献的人士。
第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获得者与颁奖者合影(左起:惠永正、施一公、贺林、刘云耕)2
“时间真的像流水,自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从申请创办到今天第三届的颁奖,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了;而谈家桢先生也离开大家,也有近三年了。”谈家桢先生之长孙谈向东教授提到祖父时,感慨万千,“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设置,不仅是对谈家桢等老一辈先生们的纪念;也是为奖励后学进步的平台;更是为我国生命科学发展的助推。”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评审(奖励)委员会主任惠永正先生在2010年度工作报告中回顾到,此次评选共向国内百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发出提名推荐,共收到推荐信70余封,其中包括7名院士和50位青年学者申报。另外,评审委员会三年为一届的任职期限,明年将赢来新一届评审(奖励)委员会和评审专家委员会。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将担任未来三年评审(奖励)委员会主任。
颁奖典礼现场,施一公教授和贺林教授作了学术报告。施一公教授就当前结构生物学的现状及个人工作情况作精彩报告。施一公教授首先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结构生物学的历史性贡献展开,施一公教授称,X-射线衍射晶体学为手段的结构生物学包括了四个方面(1)生物大分子的表达、纯化与结晶;(2)晶体X-射线衍射数据的收集及结构解析;(3)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分析;(4)对生命科学的解释、预测及其潜在药物分子的设计。施一公教授提到自己所带领的清华大学实验室目前将膜蛋白的研究工作作为了一项重点工作。当提到研究组发现FocA的结构和功能时,他神采飞扬。他说FocA是迄今唯一发现的与水通道没有任何同源序列,但具有相同结构折叠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