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验分会管理、生化、临检学组联合学术会议暨“真空采血管质量保证”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
随着真空采血管在临床实验室的广泛应用,其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实验室在真空采血管使用中碰到的问题也急需得到解答。2014年3月25日下午,上海医学会检验分会管理学组、生化学组、临检学组联合举办了“真空采血管质量保证”专题研讨会。
会议第一部分,由国内真空采血管龙头企业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雷鸣副总裁作《真空采血管质量研讨》的报告。雷总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真空采血管各个部分设计和质量控制的要点;随后介绍了真空采血管在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安全帽开裂、纤维蛋白挂壁、采血量不准、分离胶出现油滴等问题出现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雷总从生产商的角度讲解了真空采血管的各种技术、质量参数及其评估方法。
会议第二部分由多家实验室分享各自在真空采血管使用中的经验。首先由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章清主任介绍她们实验室在ISO 15189整改过程中所做的真空采血管质量参数的评价验证的经验。章主任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采血管硅化质量、真空度、分离胶的分离效果、添加剂质量等多个参数的验证评价方法,并把这些验证的SOP、验证记录等融入到ISO15189的质量管理体系中,使体系更加完善。随后由上海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樊笑霞主任讲解静脉血采集时各种不同采血管的采集顺序。樊主任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采集顺序的相关标准及文献,包括国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规定、美国CLSI H3-A5的规定以及日本的规定。综合各家标准,合理的采集顺序应该是:首先采集血培养瓶,其次是血凝管和血沉管,随后是无添加剂管,最后是有添加剂管。有添加剂管的采集顺序为先抽促凝管、其次分离胶管、肝素管、EDTA管,最后是血糖管。最后樊主任对临床采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应与临床多沟通、多培训、多监督才能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
会议第三部分是延续上一年度学组向大家收集的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难点进行交流讲解。由上海同济医院检验科杨凡老师讲解大家提出较多的质控相关的问题。杨老师首先就上海市临检中心质量管理要求及ISO15189在专业领域的应用说明中对质控规则的规定进行了比较,这其中包括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的具体要求;针对大家提出比较多的很多项目没有商品化质控品的问题,杨凡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检索文献,利用患者样本自制质控品,同时指出了制备自制质控品需注意的要点。随后杨凡老师提出了对特殊检验项目如精液分析、由于试剂批号改变导致的质控波动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会议最后分别由中山医院检验科的郭玮主任和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温文浩介绍美国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见闻,及其与国内检验科的差异,使大家对国外实验室的情况有所了解。
最后由检验学会主任委员沈立松教授总结本次会议,沈教授认为本次三组联合举办的“真空采血管质量保证”研讨会非常具有实际意义,能实实在在帮助实验室解决问题;沈教授敦促上海的检验同道们共同努力,为提升上海检验医学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沈教授动员大家为今年的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最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