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与临床的对话(二)
在外出讲课和客户的咨询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检验报告需要做解释,有的得到了明确的答案,有些因资料不足尚未有最后的结论。尽管如此,但这些资料对我们启发及开拓诊断思路是有帮助的,同时对提高诊疗水平也有好处。现把工作中的咨询笔记呈现给大家,共同学习、讨论,共同提高。
例二:抗核抗体(ANA)强阳性说明了什么?
患者,女,20岁,临床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抗核抗体(ANA)强阳性(1:3200)↑,ds-DNA(-),ENA(-)。ANA是细胞核抗原自身抗体的总称,包括核酸、组蛋白、非组蛋白等,各种风湿性疾病都可出现阳性。但绝不仅限于此,一些药物、慢性肝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均可出现阳性,甚至一些健康人也有可能出现阳性。血液性疾病常与自身免疫有关,是风湿性疾病对血液系统损害后,自身抗体可呈阳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ANA阳性率30%左右,常有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有专家认为ITP是SLE的早期表现,或是SLE的非活动形式。本例患者ANA阳性,但ds-DNA(-),ENA(-),ANA成分复杂,特异性不强,可试图寻找其他自身抗体指标,如ACL、抗磷脂抗体(ALP)、抗血小板抗体,以支持临床的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曾对932例正常人群进行ANA检测,结果显示105(11.2%)例阳性;≥1:320的有17例,占阳性人群的16.2%,占总体检人群的1.8%。虽然ANA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关,但对于高滴度阳性患者不应掉以轻心,应结合临床做相应的检测,如ESR、CRP、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及相关的自身抗体等以明确诊断。有文献报道:SLE患者在临床诊断前的1-5年期间常能检测到ANA、抗-SSA、抗SSB、抗磷脂(APL)抗体,自身抗体对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作者简介:焦连亭,主任技师,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现任天津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金域临检专家。
编辑:范伟伟